2024-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公共事业 | 71.56亿 | 54.43% | 47.33亿 | 50.82% | 24.23亿 | 63.19% | 33.86% |
企业 | 59.45亿 | 45.22% | 45.58亿 | 48.93% | 13.88亿 | 36.19% | 23.34% | |
其他(补充) | 4635万 | 0.35% | 2287万 | 0.25% | 2348万 | 0.61% | 50.66% | |
按产品分类 | IT设备 | 117.1亿 | 89.04% | 85.05亿 | 91.32% | 32.01亿 | 83.48% | 27.34% |
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 | 13.95亿 | 10.61% | 7.853亿 | 8.43% | 6.099亿 | 15.91% | 43.71% | |
其他(补充) | 4635万 | 0.35% | 2287万 | 0.25% | 2348万 | 0.61% | 50.66% | |
按地区分类 | 北部大区 | 62.24亿 | 47.34% | 46.64亿 | 50.08% | 15.59亿 | 40.68% | 25.06% |
东部大区 | 43.88亿 | 33.38% | 31.06亿 | 33.35% | 12.82亿 | 33.44% | 29.22% | |
南部大区 | 14.89亿 | 11.32% | 9.253亿 | 9.94% | 5.632亿 | 14.69% | 37.84% | |
西部大区 | 10.01亿 | 7.61% | 5.951亿 | 6.39% | 4.056亿 | 10.58% | 40.53% | |
其他(补充) | 4635万 | 0.35% | 2287万 | 0.25% | 2348万 | 0.61% | 50.66% | |
2024-06-30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公共事业 | 35.73亿 | 62.55% | 24.72亿 | 58.67% | 11.01亿 | 73.47% | 30.83% |
企业 | 21.37亿 | 37.42% | 17.41亿 | 41.32% | 3.965亿 | 26.45% | 18.55% | |
其他(补充) | 173.0万 | 0.03% | 52.30万 | 0.01% | 120.7万 | 0.08% | 69.76% | |
按产品分类 | IT设备 | 51.26亿 | 89.74% | 38.59亿 | 91.60% | 12.67亿 | 84.54% | 24.72% |
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 | 5.841亿 | 10.23% | 3.535亿 | 8.39% | 2.306亿 | 15.38% | 39.47% | |
其他(补充) | 173.0万 | 0.03% | 52.30万 | 0.01% | 120.7万 | 0.08% | 69.76% | |
按地区分类 | 北部大区 | 30.95亿 | 54.18% | 24.80亿 | 58.87% | 6.144亿 | 40.99% | 19.86% |
东部大区 | 18.45亿 | 32.30% | 11.78亿 | 27.97% | 6.668亿 | 44.48% | 36.14% | |
西部大区 | 4.154亿 | 7.27% | 3.012亿 | 7.15% | 1.142亿 | 7.62% | 27.49% | |
南部大区 | 3.551亿 | 6.22% | 2.526亿 | 6.00% | 1.025亿 | 6.83% | 28.85% | |
其他(补充) | 173.0万 | 0.03% | 52.30万 | 0.01% | 120.7万 | 0.08% | 69.76% | |
2023-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公共事业 | 83.63亿 | 58.27% | 59.66亿 | 56.37% | 23.97亿 | 63.59% | 28.66% |
企业 | 59.84亿 | 41.69% | 46.16亿 | 43.62% | 13.68亿 | 36.29% | 22.86% | |
其他(补充) | 591.2万 | 0.04% | 132.8万 | 0.01% | 458.4万 | 0.12% | 77.53% | |
按产品分类 | IT设备 | 127.8亿 | 89.04% | 99.84亿 | 94.33% | 27.97亿 | 74.20% | 21.88% |
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 | 15.67亿 | 10.91% | 5.986亿 | 5.66% | 9.679亿 | 25.68% | 61.79% | |
其他(补充) | 591.2万 | 0.04% | 132.8万 | 0.01% | 458.4万 | 0.12% | 77.53% | |
按地区分类 | 北部大区 | 75.69亿 | 52.74% | 58.23亿 | 55.02% | 17.46亿 | 46.33% | 23.07% |
东部大区 | 44.29亿 | 30.86% | 32.74亿 | 30.93% | 11.55亿 | 30.64% | 26.08% | |
西部大区 | 11.95亿 | 8.32% | 7.637亿 | 7.22% | 4.311亿 | 11.44% | 36.08% | |
南部大区 | 11.54亿 | 8.04% | 7.217亿 | 6.82% | 4.321亿 | 11.46% | 37.45% | |
其他(补充) | 591.2万 | 0.04% | 132.8万 | 0.01% | 458.4万 | 0.12% | 77.53% | |
2023-06-30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公共事业 | 36.60亿 | 67.77% | -- | -- | -- | -- | -- |
企业 | 17.38亿 | 32.18% | -- | -- | -- | -- | -- | |
其他(补充) | 251.7万 | 0.05% | 87.25万 | 0.02% | 164.5万 | 0.12% | 65.34% | |
按产品分类 | IT设备 | 49.30亿 | 91.29% | -- | -- | -- | -- | -- |
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 | 4.681亿 | 8.67% | -- | -- | -- | -- | -- | |
其他(补充) | 251.7万 | 0.05% | 87.25万 | 0.02% | 164.5万 | 0.12% | 65.34% | |
按地区分类 | 北部大区 | 37.59亿 | 69.59% | -- | -- | -- | -- | -- |
东部大区 | 11.96亿 | 22.14% | -- | -- | -- | -- | -- | |
南部大区 | 2.574亿 | 4.77% | -- | -- | -- | -- | -- | |
西部大区 | 1.862亿 | 3.45% | -- | -- | -- | -- | -- | |
其他(补充) | 251.7万 | 0.05% | 87.25万 | 0.02% | 164.5万 | 0.12% | 65.34% | |
2022-12-31 | 主营构成 | 主营收入(元) | 收入比例 | 主营成本(元) | 成本比例 | 主营利润(元) | 利润比例 | 毛利率(%) |
---|---|---|---|---|---|---|---|---|
按行业分类 | 公共事业 | 71.09亿 | 54.65% | 50.76亿 | 52.92% | 20.33亿 | 59.50% | 28.59% |
企业 | 58.94亿 | 45.31% | 45.14亿 | 47.06% | 13.80亿 | 40.40% | 23.42% | |
其他(补充) | 476.0万 | 0.04% | 151.1万 | 0.02% | 324.9万 | 0.10% | 68.26% | |
按产品分类 | IT设备 | 114.5亿 | 88.01% | 91.97亿 | 95.89% | 22.51亿 | 65.89% | 19.66% |
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及技术服务 | 15.55亿 | 11.95% | 3.930亿 | 4.10% | 11.62亿 | 34.01% | 74.72% | |
其他(补充) | 476.0万 | 0.04% | 151.1万 | 0.02% | 324.9万 | 0.10% | 68.26% | |
按地区分类 | 北部大区 | 56.83亿 | 43.69% | 45.10亿 | 47.02% | 11.73亿 | 34.33% | 20.64% |
东部大区 | 44.90亿 | 34.51% | 33.03亿 | 34.44% | 11.87亿 | 34.74% | 26.43% | |
西部大区 | 17.00亿 | 13.07% | 10.75亿 | 11.21% | 6.244亿 | 18.28% | 36.74% | |
南部大区 | 11.31亿 | 8.70% | 7.021亿 | 7.32% | 4.290亿 | 12.56% | 37.93% | |
其他(补充) | 476.0万 | 0.04% | 151.1万 | 0.02% | 324.9万 | 0.10% | 68.26% | |
2024年,面对中美贸易战升级、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行业发展大幅承压等复杂环境,公司全面梳理业务条线,优化产销管理,提升运营效率,实现降本增效;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提前布局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不断夯实技术储备基础,为可持续发展和提升长期竞争力提供支撑。1.优化产销管理,实现降本增效近年来,凭借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产品优势,公司积极向计算生态业务延伸布局,除推出存储、网络安全、大数据、云计算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完成“芯—端—云—算”的全产业链布局,同时投资了海光信息、中科星图、中科三清、中科天玑、曙光数创等多项优质资产,与参控股子公司全方位覆盖了从上游芯片、服务器硬件、IO存储到中游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平台、算力服务平台以及下游云服务提供商。报告期内,中美贸易战升级,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全面梳理业务条线,重新规划产品定位,调整营销战略,逐步减少竞争激烈且毛利偏低的项目,充分发挥在高端计算技术、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技术与成本优势,将更多资源集中投入到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与推广中,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以提升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公司通过优化产销管理模式,提升运营效率实现降本增效。生产端,三大智能产线生产基地协同调度,通过优化订单预测、供应保障和排产模式,加速库存周转,优化库存规模,并利用智能在线质量检测技术和算法,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出厂质量,降低了用工成本和生产能耗。采购端,借助采购流程的精细化与数字化管理,通过与供应商战略合作、物料型号集中议价采购,精细化物料到货管理等多种方式优化采购成本。销售端,把握重点行业国产化需求,增强销售队伍建设,加强行业技术交流,开展生态厂商的适配认证,提升品牌影响力。2.聚焦核心能力建设,保证高质量发展不同于传统的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的生产力发展方式,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实现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而产生的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面向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公司不再单纯追求规模化扩大,而是紧密跟踪行业前沿技术发展趋势,布局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聚焦自研技术创新,绿色技术降本,算力生态构建等核心能力建设,不断夯实技术储备基础,保证公司高质量发展。1)坚持自研技术创新,升级产品矩阵2023年年底,公司基于国产芯片高端计算机研发及扩产项目等募投项目完成实施,为提升公司综合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奠定了基础。2024年,依托自研核心部件,公司继续积累领先的软硬件技术及全栈化平台能力。公司持续迭代开发浸没式液体相变冷却刀片系统、人工智能工作站等高端计算机产品,并加快国产核心零部件导入,形成全国产整机解决方案。发布全栈自研的集中式存储系统FlashNexus,升级分布式全闪存储,满足AI大模型等高端计算需求。迭代研发AI技术软件栈DAS平台,提升AI全栈优化能力,平台提供从基础算子、框架工具到扩展组件的多层次计算服务,助力AI应用的迁移、开发及迭代;同时,基于国产算力平台上线AI模型仓库,支持百余精调模型下载即用。2)优化液冷技术,驱动绿色转型随着AI模型日益复杂,数据处理量爆炸式增长,传统的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高端计算设备对散热的严苛需求。公司自2011年起就开始液冷技术研究,历经“冷板式液冷技术”、“浸没液冷技术”和“浸没相变液冷技术”三大发展阶段。公司的浸没液冷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较传统风冷数据中心节能30%以上,第一代C8000浸没液冷解决方案单机柜功率密度达200kw以上,节省机房面积80%以上,2024年度,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克难,第三代C8000浸没液冷解决方案单机柜功率密度突破至750kW以上,预期2025年实现商业化项目落地部署。2024年,公司子公司曙光数创中标客户在马来西亚两栋数据中心项目,项目建设规模合计61MW,以此为契机,曙光数创在新加坡投资设立全资公司,积极探索海外数据中心市场。公司还将冷板式液冷与存储技术深度结合,首创“存算一栈式”液冷部署方案,并在2024年落地应用智算中心建设,整体液冷散热比例达到80%以上,助力PUE值降至1.2以下。公司凭借全栈式液冷技术,推动全闪介质、NVMe、液冷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发展,成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强效推动力。3)布局立体计算,链接资源协同发展公司聚焦新型算力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建设,形成了“5A级智算中心”“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先进计算中心”等形态多样,可全方位服务区域产业升级、科研创新、城市治理的综合算力设施蓝本。为链接资源协同发展,公司又构建了“全国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接入全国多地计算中心算力,并统一算力标准与接口,将算力应用封装打包,实现算力跨区域、跨架构、跨运营主体的灵活调度。报告期内,公司推出的全新计算体系“立体计算”,力求以立体算力建设、立体应用赋能、立体生态共生,“建、用、生态”三维协同发力,加速算力转化为生产力。曙光“立体计算”以5A级智算中心为样板,在长沙进行了实践,已吸引上百家企业入驻共建,实现万余个商业应用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