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回顾
港口業務2024年,國內及海外港口集裝箱業務均呈現較快增長態勢,本集團港口集裝箱業務表現優於行業整體水平,主要區域市場份額有所提升。本集團港口項目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575萬TEU,同比增長6.0%。其中,中國內地、香港及台灣港口項目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0,891萬TEU,同比增長5.3%,主要受益於中國內地的深圳西部港區、長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的集裝箱吞吐量增長;海外地區港口項目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684萬TEU,同比增長8.1%,主要得益於斯里蘭卡的CICT、巴西的TCP、多哥的LCT、吉布提的PDSA及TerminalLink吞吐量的增長。港口散雜貨業務吞吐量為5.59億噸,同比增長0.3%。其中,中國內地港口項目共完成散雜貨吞吐量5.50億噸,同比微跌0.1%。珠三角地區深圳西部港區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69萬TEU,同比增長19.3%,主要受益於東南亞等新興市場貨量增加;完成散雜貨吞吐量861萬噸,同比增長3.4%。香港的招商貨櫃及MTL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29萬TEU,同比增長3.2%。珠江內河碼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1萬TEU,同比減少8.1%;完成散雜貨吞吐量472萬噸,同比增加18.4%,主要受益於內貿業務帶動增長。長三角地區上港集團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151萬TEU,同比增長4.8%;完成散雜貨吞吐量8,552萬噸,同比增長1.8%。本集團於2023年8月出售寧波大榭的45%股權予寧波港後不再計入其箱量。環渤海地區遼港股份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232萬TEU,同比增長7.7%,主要受益於南美及印度航線增加;完成散雜貨吞吐量2.52億噸,同比增長0.1%。QQCTU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71萬TEU,同比增長10.0%,受益於航線結構優化及進出口重箱業務增長;QQTU完成散雜貨吞吐量1,499萬噸,同比增長7.7%。青島董家口完成散雜貨吞吐量7,757萬噸,同比增長3.9%。天津港集裝箱碼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844萬TEU,同比增長2.7%。中國內地東南地區汕頭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8萬TEU,同比增長2.1%;完成散雜貨吞吐量406萬噸,同比下降12.1%,主要由於煤炭貨量下降。廈門灣經濟區的漳州碼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2萬TEU,同比增長17.7%,主要受益於進出口重箱業務客戶增長貢獻;完成散雜貨吞吐量942萬噸,同比增長2.8%。廈門灣港務完成散雜貨吞吐量546萬噸,同比減少11.9%,主要由於砂石、散糧的貨量下降影響。中國內地西南地區湛江港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32萬TEU,同比增長3.9%;完成散雜貨吞吐量8,827萬噸,同比減少6.5%。台灣地區高雄的高明碼頭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73萬TEU,同比增長3.8%。海外地區2024年,海外港口項目總體呈現較快增長態勢。本集團海外項目共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684萬TEU,同比增長8.1%。在斯里蘭卡的CICT完成集裝箱吞吐量339萬TEU,同比增長4.5%,主要受益於進出口箱量增加。在斯里蘭卡的HIPG緊抓紅海局勢的業務發展窗口期,於2024年上半年正式啟動集裝箱業務,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5.3萬TEU;完成散雜貨吞吐量236萬噸,同比減少4.1%。在巴西的TCP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56萬TEU,同比增長24.3%,主要受益於業務結構調整,新航線開闢及重箱和冷藏箱業務提升。在多哥的LCT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6萬TEU,同比增長3.9%。印尼的NPH自2024年7月納入統計,累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42萬TEU。在尼日利亞的TICT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9萬TEU,同比減少10.1%,主要受航線調整影響。在吉布提的PDSA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31萬TEU,同比增長47.9%,主要受益於國際中轉箱量的大幅增長及區域航線調整;完成散雜貨吞吐量458萬噸,同比增長14.1%,主要受益於經濟腹地糧食進口增加。在土耳其的Kumport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26萬TEU,同比減少4.3%;完成散雜貨吞吐量47萬噸,同比增長5.4%。TerminalLink完成集裝箱吞吐量2,689萬TEU,同比增加5.7%,主要受益於歐洲區域和非洲區域碼頭箱量增長。保稅物流業務2024年,本集團保稅物流業務繼續以打造臨港物流供應鏈的平台為發展方向,提升港口綜合服務水平,致力於提高現有倉庫和堆場等的資源利用率。在深圳的招商保稅積極延伸港口物流服務鏈條,佈局物流鏈條各個節點,平均倉庫利用率達99%。招商局國際碼頭(青島)有限公司以優貨種、提能力、優服務的工作思路,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平均倉庫利用率達98%。本集團的聯營公司天津海天保稅物流有限公司,平均倉庫利用率為100%。在吉布提國際自由貿易區,本集團全資擁有的保稅倉庫平均利用率為97%。2024年,香港三大航空貨運站貨物處理總量為405萬噸,同比增長18.8%。本集團的合營企業亞洲空運中心有限公司共完成貨物處理量79萬噸,同比增長17.9%,市場份額為19.5%,較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
业务展望
展望2025年,全球經濟將有所回暖,但經濟增長動能不足,地緣政治緊張、保護主義強化、金融環境收緊等不確定風險增加。IMF預計2025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3%,比2024年提高0.1個百分點;全球貨物與服務貿易穩步回升,預計2025年將增長3.2%,比2024年回落0.2個百分點;全球通貨膨脹壓力繼續下降,預計2025年全球消費物價指數(CPI)約為4.2%,比2024年回落1.5個百分點。2025年,中國經濟在持續向好的修復進程中仍面臨多重考驗,國內有效需求不足與部分企業經營承壓並存,潛在風險累積與內部結構性矛盾交織,加上國際環境不確定性加劇,內外壓力疊加對穩增長形成挑戰。當前中國經濟底盤堅實、稟賦優勢顯著,抗風險韌性充足且內生動能充沛,長期向好的基本面與增長邏輯未發生根本性動搖。依託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核心樞紐地位及進出口規模韌性,中國能夠系統性整合多維資源,有效聚合政策與市場動能,持續錨定高質量發展主線,實現經濟結構提質升級。下一階段,中國將堅持穩中求進,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更好地統籌發展和安全,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基於以上的分析和判斷,本集團將繼續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增強戰略信心和戰略定力,堅持以「全球佈局」、「精益運營」、「創新升級」三輪驅動,全力以赴抓改革、謀創新、促發展,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為實現「十五五」良好開局打牢基礎。具體重點抓好「五個聚焦」。聚焦戰略落地,開拓發展空間。本集團將強化戰略管控、堅定全球佈局,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一是按照抓改革、謀創新、促發展的要求,扎實做好「十五五」規劃編製工作,持續完善本集團總體戰略框架,優化「海外戰略」、「母港戰略」、「精益運營戰略」、「創新戰略」、「數智化戰略」及「低碳戰略」六大專項戰略,規範戰略執行路徑。二是著力落實「海外戰略」,加快國際化進軍步伐,進一步構建全球網路競爭優勢,提升核心競爭力。聚焦效益提升,提高發展質量。本集團將聚焦港口主業,做優做強主控碼頭,延伸港口綜合業務,以質效提升促進高發展質量。一是推進深圳西部港區集裝箱業務資源優化,有序推進大鏟灣二期項目建設。二是強化斯里蘭卡的CICT和HIPG的集裝箱業務合作,發揮協同優勢。巴西的TCP持續推進產能升級。三是推動保稅園區業務由資源驅動向競爭力驅動轉型,提升價值創造能力,加強區港聯動,實現協同發展。聚焦改革創新,塑造增長優勢。本集團將深化改革,提升治理水平,加快科技創新和綠色轉型,為本集團發展塑造增長優勢。一是深化選人用人機制改革,優化薪酬分配機制。二是提升企業治理水平,推進本公司及附屬公司的董事會建設。三是加速數智化應用賦能,制定「十五五」數智化戰略專項規劃,推進新一代CTOS研發與試點碼頭上線,加強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科技應用,提升數據治理與數字化轉型水平。四是推動碼頭能源結構綠色轉型,推進綠電採購、分佈式光伏發電等項目,提升清潔能源佔比,強化環境風險管理,探索清潔能源加注業務,助力綠色港口建設。聚焦精益運營,推動內生增長。本集團將高標準深化精益運營,高層次加強協同合作,高水平推進ESG建設,推動內生增長再添動力。一是強化穿透管控,提升運營管理能力、資產管理能力、財務管控能力、工程建設管理能力和商務行銷統籌能力。二是加大行商力度,強化與重點船公司客戶的交流與合作。三是持續優化ESG管理體系,強化企業管治水平,深化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升ESG披露質量,做好企業品牌建設,提升品牌影響力。聚焦支撐保障,築牢發展根基。本集團將持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以及抓好安全生產工作,築牢本集團發展根基。一是健全人才資料庫,扎實做好人才盤點工作,通過「百苗計劃」等培養各類人才。二是持續提升安全生產與應急管理能力,推動治本攻堅三年行動,加強隱患排查治理,確保重大事故隱患動態清零,築牢安全基礎。未來,本集團將憑藉「全球佈局」、「精益運營」、「創新升級」三大戰略驅動,持續推動商業模式與科技創新,精細化完善全球網絡佈局,致力於構建卓越的港口服務體系。同時,將在集裝箱吞吐量、市場佔有率及綜合管理等領域不斷邁向世界一流水平。本集團將為股東創造更高回報,支持當地經濟產業發展,推動港口行業的健康發展作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