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回顾
報告期內,本集團完工交船37艘,共計108.44萬載重噸,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94.02億元,同比增長20.1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人民幣3.77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3.29億元,同比增長684.8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人民幣3.36億元。報告期末,本集團資產總額人民幣535.96億元,同比增長5.37%;負債總額人民幣324.26億元,同比增長3.74%;所有者權益總額人民幣211.70億元,同比增長7.97%,其中,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所有者權益人民幣178.25億元,同比增長8.57%。
业务展望
1、行業格局和趨勢宏觀經濟環境基本穩定。全球經濟2025年預計將保持小幅增長,但地緣政治局勢與貿易保護主義等不確定性因素將對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產生幹擾。2025年將迎來「十四五」規劃收官,國內經濟預計延續穩中有進的態勢,積極的財政政策與寬松的貨幣政策將為經濟增長提供良好的貨幣金融環境,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高端製造業等新興產業有望快速發展,但仍需關注國際貨幣政策、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等不確定因素帶來的連鎖反應。防務產業處於發展窗口。全球地緣局勢持續緊張,地緣沖突長期化背景下,我國加強國防建設的必要性長期存在,如期實現2027年建軍百年奮鬥目標是推動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中的關鍵節點。新興技術的顛覆性作用對我國防軍工製造業提出了「新域新質」、「智能化」、「實戰化軍事訓練」、「邊海空防建設」等新要求,引領國防軍工企業後續發展方向。海上沖突的形式日趨多樣化將進一步為公務執法裝備市場帶來增量,尤其是在高性能大型船艇、高度自動化船艇、漁業執法設施配備等方面,綠色低碳發展路徑將帶來公務執法船艇更新換代的長期需求。船海產業保持高景氣度。全球造船業正處在老舊船舶更新與船隊綠色化轉型「雙周期」疊加的新曆史交匯點上。從更新需求看,當前全球20年及以上船齡的運力超過3.74億載重噸,較同期全球船廠手持訂單3.46億載重噸的規模高出8.1%,訂單仍有釋放空間,15-19年船齡的運力超過4.4億載重噸,潛在訂造需求旺盛。從綠色發展看,《歐盟海運燃料條例》等重大規則規範生效實施一定程度利好新造船市場。預計2025年全球造船市場將繼續呈現「需求端向好、供給端吃緊」的發展態勢。新興產業機遇挑戰並存。據全球風能理事會(GWEC)預測,全球海上風電行業將繼續增長。2023-2033年間,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從10.9GW增長至66.2GW,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19.8%。國內市場在「十四五」規劃收官時機將會回暖,海外市場在未來幾年還將大幅增長,但國內產能增長迅猛,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製造廠接單及贏利能力將面臨考驗。備註:以上資料、數據索引自中船集團經濟研究中心等。2、公司發展戰略本集團以強軍報國、深耕海洋為宗旨,致力於打造精品海洋裝備,成為產業結構合理、核心技術領先、質量服務卓越、國際競爭力強的世界一流海洋防務裝備上市公司。面對船舶市場發展新形勢,本公司秉承「創新、高效、協作、共贏」的企業精神,遵循「堅持製造服務並重」的發展理念,積極構建海洋防務裝備、船舶海工裝備和海洋科技創新裝備三大產業布局,全面對接「一帶一路」、軍民融合發展、製造強國建設及海洋強國建設等重大戰略,推動傳統製造產業向更具價值的方向拓展延伸,做強做優主業,大力拓展新興產業,向先進製造業、服務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2025年度經營計劃2024年度,本集團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194.02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10.24%;合同承接金額人民幣250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165.56%。2025年度,本集團計劃實現營業收入人民幣200億元,計劃承接合同人民幣174.5億元。本集團將持續加強船型研發,推動產品升級,同時加強市場開拓,加大主力船型推廣力度,聚焦優質高效訂單;加強生產過程管理,提高生產效率,推動主建船型關鍵周期持續壓降,突破生產建造瓶頸,實現產能提升;持續開展成本工程,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強科技賦能挖潛提效,持續提高盈利能力。通過以上措施,以確保完成2025年經營計劃。上述經營計劃不構成公司對投資者的業績承諾,請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