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证- - -(涨:-平:- 跌:-) 深证- - -(涨:-平:- 跌:-)

00916.HK

  • 最新价:--
  • 涨跌:--
  • 涨跌幅:--%
  • 振幅:--%
  • 成交量:--
  • 成交额:--

业务回顾

  • 2024-12-31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3-03-31
  • 2022-12-31
  • 2022-06-30
  • 2021-12-31
  • 2021-06-30

2024年,本集團在董事會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一個目標、三個作用、六個擔當」發展戰略,緊緊圍繞「12556」工作思路,全力衝刺「十四五」規劃目標,高質量完成全年各項目標任務,加快打造「本質安全、規模翻番、數字轉型、創新引領、健康進取」新龍源,全面建設世界一流新能源科技領軍企業。2024年,本集團新增新能源控股裝機容量7,480.66兆瓦,其中風電控股裝機容量2,654.38兆瓦(含收購項目1,118.50兆瓦),光伏控股裝機容量4,826.28兆瓦(含收購項目450.80兆瓦)。因江陰蘇龍熱電有限公司和南通天生港發電有限公司不再納入本集團合併報表範圍,本集團相應減少火電控股裝機容量1,875.00兆瓦,光伏控股裝機容量56.13兆瓦。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團控股裝機容量達到41,143.20兆瓦,其中風電控股裝機容量30,408.77兆瓦,光伏控股裝機容量10,698.33兆瓦,其他可再生能源控股裝機容量36.10兆瓦。1.全面夯實安全基礎,提升生產運營水平2024年,本集團全力夯實安全管理基礎,全面抓好風險防範化解,統籌推進安全環保一號文落實與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任務,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健全安全生產制度體系,優化安全管理制度內容,嚴格落實領導班子安全包保和聯繫點制度,「三管三必須」要求不斷壓實,全面推行安全積分管理,強化量化管控。災害預警和應急演練常抓不懈,有效應對多輪颱風。生態治理方面成果突出,寧夏騰格裡基地建成全國首個「大型沙漠光伏基地科學防沙治沙監測站」,為生態保護添磚加瓦。本集團深化運檢改革,優化「一部門兩中心」職責,細化4類專業班組,推動生產運營向集約化、專業化管理邁進。通過實施「一機一策、預防為主、集中攻堅、動態清零」策略,強化長停機組治理,解決設備缺陷,消除火災隱患,機組長週期運行佔比達59.7%。打造「可見的現場」,近7.4萬路視頻實現無盲區監管,優化預警模型,提升管控精度。建設智慧電站,運用無人機、AI等技術開展智能巡檢和數據分析,精準定位設備缺陷。2024年,本集團累計完成新能源發電量68,383,219兆瓦時,同比上升3.76%,其中,風電發電量60,550,359兆瓦時,同比下降1.31%;光伏發電量7,826,961兆瓦時,同比上升72.13%;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量5,898兆瓦時,同比下降2.64%。2024年風電平均利用小時數為2,190小時,比2023年下降156小時,較行業平均利用小時高63小時。風電發電量及平均利用小時數下降主要是因為風資源水平同比下降,2024年本集團項目所在區域平均風速同比下降0.2米╱秒。2.提升規模發展速度,資源獲取成績斐然2024年,本集團積極響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堅持規模快速發展與質量並重,「一省一策」完善發展策略,以大項目帶動大發展、大突破、大創新,全力推動「沙戈荒」風光大基地項目,加快推進海上項目規模化發展,打造具備龍源特色的國家標誌性新能源基地。積極推動根據地建設,優先爭取中東南部消納有保障區域的競配指標。精準科學合理實施「以大代小」項目,有序推進「沐光馭風」行動,結合鄉村振興,爭取項目連片開發。因地制宜推進共享儲能項目,適時佈局開發源網荷儲項目、氫氨醇項目、集中式與分佈式儲能項目,穩妥推進分佈式項目。2024年,本集團取得開發指標14.72吉瓦,其中風電6.37吉瓦,光伏8.35吉瓦。3.重點項目合力攻堅,項目建設佳績不斷2024年,本集團深入貫徹「大項目建設管理年」部署,全方位推進項目建設工作。穩步強化工程全過程質量控制,集中優勢力量攻堅突破建設過程中的難點堵點。統籌協調手續辦理、物資調配以及人員組織等關鍵要素,保障項目建設加碼提速。強化多方案比選論證,通過生產運營數據促進設計優化,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新材料、新流程,提高項目收益率。增強創優意識,開展創優策劃,嚴格執行標準工藝手冊,利用設備製造管控平台提升監造質效,建設「兩高一低」優質工程。加強造價分析,開展「三同」對標,嚴格執行概算管控,嚴審工程變更,做好過程跟蹤審計,確保造價水平行業領先。將環境保護、資源高效利用、供應商管理等ESG指標融入項目建設管理,打造更多電力行業ESG典範工程。2024年,本集團所屬天津海晶鹽光互補項目、山西娑婆風電場國產BIM數字化技術示範與應用項目、江蘇射陽海上南區40萬千瓦風電項目獲評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2023年度「電力建設智慧工程典型案例」。2024年,本集團新增新能源控股裝機容量7,480.66兆瓦,包括自建投產項目5,911.36兆瓦,其中風電1,535.88兆瓦,光伏4,375.48兆瓦;收購項目1,569.30兆瓦,其中風電1,118.50兆瓦,光伏450.80兆瓦。因江陰蘇龍熱電有限公司和南通天生港發電有限公司不再納入本集團合併報表範圍,本集團相應減少火電控股裝機容量1,875.00兆瓦,光伏控股裝機容量56.13兆瓦。4.深化市場營銷管理,持續發力創收增效2024年,本集團深入分析研判電力市場形勢,統籌深化限電與交易管理,堅持「以價優先、量價兼顧」,統籌研究中長期交易方案,高質量完成年度交易工作,準確把握月度、月內交易創效機會。持續提升分時段價格預測能力,優化中長期分時段曲線,實現中長期交易與現貨市場有效銜接。積極開展跨省跨區、綠色電力交易、發電權置換等高價交易,實現綜合電價最優。建立限電管理「預判、督導、提示」三協同機制,實行周督導、月通報,同時靈活調整現貨交易策略,多點發力提高交易收益。深入落實「一區一營銷」工作部署,探索建立標準化交易流程,提升交易風險應對能力。2024年風電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66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較2023年風電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455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增加人民幣11元╱兆瓦時。主要是受結構性因素影響,2024年本集團高電價項目的售電量佔比有所提升所致。光伏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296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較2023年光伏平均上網電價人民幣310元╱兆瓦時(不含增值稅)下降人民幣14元╱兆瓦時。主要是由於新投產的光伏發電項目均為平價項目,拉低了光伏發電業務整體平均電價。5.科技創新加力攻關,重點成果取得突破2024年,本集團依託「1+1+4+N」科技創新體系,合力攻堅關鍵領域。全球首創浮式風漁融合技術開創「綠色能源+藍色糧倉」新質生產力典範;BIM+GIS國產化系統等5項科技成果經權威機構鑒定,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國家能源風電運營技術研發(實驗)中心建設提速;風電行業首套全棧式國產控制系統投入運行;國內首套全國產自主化海上風電綜合檢測平台「國能海測1號」實現首航。持續提升行業話語權,協同西安交通大學成立新能源聯合創新研究中心,積極探索波浪能、潮汐能等技術與海上風電和光伏互補開發模式,加快沙戈荒及沿海集群化風光大基地、新能源與氫基能源協同等技術研發。2024年,本集團申請發明專利125件,授權發明專利20項、實用新型專利54項;累計發佈國家、行業標準突破百項大關,達到102項,其中國家標準32項、行業標準70項。6.增強財資管理效能,財務創效價值顯著2024年,本集團密切關注政策導向,用足用好綠色金融政策,不斷優化融資結構,主動開展存量貸款置換,壓降存量貸款資金成本。擁有發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質以及深交所100億元公司債發行資質,有效助力公司開展雙市場融資,確保多渠道融資通暢。堅持開展剛性管理資金計劃,利用資金歸集、統一調配、股東借款等措施,加大資金使用頻率,實現資金的時間價值最大化。2024年,本集團累計發行25期債券共計人民幣519億元,成功發行19期超短融資券、5期中期票據,並成功發行1期綠色中期票據,全年資金成本保持行業優勢,有效降低資金成本,彰顯本集團「碳達峰、碳中和」的責任與擔當。7.「一國一策」深耕海外,拓能佈局穩健前行2024年,本集團積極投身國際綠色能源合作實踐,高效有序地開展海外新能源開發業務。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局勢,本集團堅持「一國一策」差異性開拓海外市場,強化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及金磚國家的深入研究,積極參與南非政府組織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投標,佈局南非礦業直供電項目,統籌推動文萊漁光互補項目、印度尼西亞集中式光伏項目等合計超5吉瓦境外重點項目前期工作取得進展。新增非洲、東南亞、中東、中亞等區域儲備項目超2.50吉瓦,實現海外業務滾動發展和新區域突破。2024年,本集團持續強化境外資產管理,深化合作交流,各在運項目運營情況良好。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團所屬加拿大德芙林風電項目完成發電量239,880兆瓦時,利用小時數達到2,421小時,累計實現安全生產3,683天;南非德阿風電項目完成發電量784,509兆瓦時,利用小時數達到3,209小時,累計實現安全生產2,618天;烏克蘭尤日內風電項目累計發電量183,286兆瓦時,利用小時數達到2,396小時,累計實現安全生產1,237天。8.擴大綠電綠證交易,積極兌現綠色價值2024年,本集團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建立綠證集中統一管理工作模式,發揮規模優勢,提升綠電綠證營銷能力。有序開展綠證銷售,完成綠證交易管控平台項目台賬信息維護,完成建檔立卡系統項目授權,確保綠證「應領盡領」,最大化兌現綠色環境價值。組織修訂《綠色電力證書開發與銷售管理辦法》,優化綠證銷售管理流程和銷售方式。全年完成綠電交易67.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8.84%;交易綠證1,023.54萬張,同比增長140.83%。2024年,本集團拓寬綠證銷售渠道,擴大綠電交易規模,紮實開展碳排放和碳交易業務,持續彰顯綠色價值,在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啟動首日交易中,取得可再生能源項目首單,以多類型交易支持市場啟動。自研全國首個全市場碳價格指數「龍源碳配額綜合價格指數」,通過Wind金融終端對外發佈。有序推進VCS交易,首次在香港CoreClimate平台和美國CBL平台完成VCS線上交易,最大程度獲取減排收益。獲評北京綠色交易所2023年度十佳會員、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全國碳市場2023年度「優秀市場服務及管理實踐企業」稱號。完成碳資產交易操作平台系統升級,提升交易自動化、智能化水平,通過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成果鑒定,獲評「國際領先」水平。

业务展望

  • 2024-12-31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 2023-03-31
  • 2022-12-31
  • 2022-06-30
  • 2021-12-31
  • 2021-06-30

從全球看,當下全球能源格局正經歷深刻變革,可再生能源發展機遇與挑戰交織。《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九次締約方大會(COP29)達成「巴庫氣候團結契約」的一攬子成果,有力推動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年度新增新能源裝機屢創新高。歐盟「可再生能源指令2030」「淨零工業法」以及美國「降低通貨膨脹法案」等一系列政策法規的出台,為可再生能源項目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規劃指引與政策支持。同時,國際間可再生能源合作不斷加強,「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能源合作項目蓬勃開展,多邊和雙邊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為我國可再生能源企業「走出去」創造了良好條件。然而,地緣政治衝突頻發、大國博弈加劇、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部分國家貿易摩擦導致關稅調整與綠色投資壁壘增加,給國際經營環境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從國內看,「雙碳」目標引領下,新能源產業發展態勢迅猛。新能源電力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帶來清潔能源需求激增,大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新型電池技術、大功率風電機組研發、新型儲能技術商業化等不斷突破,為新能源產業開闢廣闊市場空間。「發改價格[2025]136號文」發佈後,推動新能源上網電量全面進入電力市場,促進電力資源高效配置,引導新能源行業健康有序發展。隨著價格結算機制的建立,區分存量和增量項目分類施策,保障了新老項目的平穩過渡與發展,推動能源結構優化和經濟綠色轉型,助力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公平承擔電力系統調節成本,也將促進各類電源協調發展,推動行業構建更高效協同的產業格局。隨著全國統一電力市場建設加快,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合作將進一步加強,行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在全球能源變革中佔據重要地位。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终端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终端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终端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终端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