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回顾
面對全球經濟疲軟與消費乏力的市場挑戰,對依賴代工(「OEM」)為主的業務,受到強大沖繫;加上去年年底時,特朗普成功當選美國總統,因而中美貿易戰升溫。為應對市場上變化及全球經濟疲軟等不利因素,本集團透過外部併購和內部研發並進,產品體系進一步完善,整體競爭力顯著提升。本年銷售收入總額為1,010,006,000港元,對比去年銷售收入上升111,273,000港元或12.4%;當中行業表現情況各有不同。首先,液壓設備零件方面,國內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國內挖掘機械製造商因市場需求飽和,挖掘型機械庫存仍然較多,訂單需求維持在中低位置水平,2024年底相關客戶謹慎控制庫存,訂單需求延遲;然而,在2023年年底成功併購一家液壓業務下,加上新產品的推動,液壓設備零件銷售額全年錄得485,904,000港元,同比實現雙位數增長,成為本集團收入占比最高的業務。在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度不斷提升下,傳統汽車項目面臨訂單下滑壓力,本集團持續優化汽車零件業務的生產管理及生產線自動化提升效率,助力新項目開展下,汽車零件業務銷售額全年錄得444,860,000港元;去年同期銷售額大致持平。至於電子設備零件業務,全年銷售額取得27,244,000港元,受市場整體委縮影響,加上本集團致力於業務轉型升級,為長遠發展注入新動力,投放更多資源在新產品及新市場開發上,同比下降8,948,000港元,或24.7%。此外,在本集團開拓新業務板塊中的生產及銷售高端數控車床業務,也難免受全球經濟疲軟下影響,由去年銷售額28,334,000港元,下降至2024年內錄得24,797,000港元,同比下降3,537,000港元;在併購及效率提升和成本管控等多方面原因帶動下,本年毛利取得285,705,000港元,對比去年222,824,000港元,上升62,881,000港元或28.2%;而毛利率在業務變化下,毛利率從24.8%,上升到28.3%,增長3.5%;反映轉型升型的成效;同時,本集團在銷售額,毛利及毛利率的基本要素回升到近年正常水平。為實現長遠發展,2024年內,子公司江蘇科邁完成在揚州廠區的第二期廠房擴建,並己在年內投入使用。至於常熟廠區6號廠房,同樣也在年內按期峻工驗收,完成了驗收並取得房產證,為未來產能提升做好準備。研發方面,在去年年底順利併購裕泰液壓及蕪湖贏諾(「上一年度收購事項」)後,兩家公司均具研發能力,以自主產品為核心,不斷推陳出新產品,以保持競爭力及利潤水平。在滿足客戶需求下,因而研發費用有所增加。在研發新產品的同時,專利申請持續進行,本集團己申請專利88項和近年獲得專利71項等知識產權,為新產品發展推進得以保障。本集團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除稅後純利為30,111,000港元,與去年度15,645,000港元,同比增加14,466,000港元或92.5%;而每股盈利也由0.54港仙,回愎到每股盈利1.01港仙,上升87.0%。
业务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