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回顾
收益於本期間,本集團總收益由2023年度的約7,927.3百萬港元增加10.6%至約8,765.9百萬港元。於本期間,外匯匯率波動,尤其是人民幣與港元之間以及歐元與港元之間的匯率。該等波動導致以原始貨幣計值的本集團整體收益增長與貨幣換算後以申報貨幣港元計值的本集團收益增長之間存在差異。按恆定貨幣口徑計算,我們於本期間的收益較2023年度相應期間增加8.6%。有關收益明細分析,請參閱本公告「管理層討論與分析–概覽」一節。銷售成本、毛利及毛利率銷售成本由2023年度的約3,959.6百萬港元增加7.5%至本期間的約4,258.0百萬港元。本集團的毛利由2023年度的約3,967.7百萬港元增加至本期間的約4,507.9百萬港元,而毛利率由2023年度的約50.1%增加1.3個百分點至本期間的約51.4%。毛利的增長主要是收益的增長及有利的品牌收益組合和生產成本改善帶來的毛利率改善的綜合結果,部分被2024年下半年海運成本的增加和不利的外匯匯率波動所抵銷。其他收入及收益本集團的其他收入及收益由2023年度的約129.4百萬港元減少約95.0百萬港元至本期間的約34.4百萬港元,主要是由於出售物業、廠房及設備的收益淨額及匯兌收益的減少,部分被政府補助的增加所抵銷。詳見本公告「財務報表附註」一節附註4收益、其他收入及收益。銷售及分銷開支本集團的銷售及分銷開支主要包括營銷費用、人力成本、租金和傭金及倉儲和運輸成本。銷售及分銷開支由2023年度的約2,266.7百萬港元增加約189.8百萬港元至本期間的約2,456.5百萬港元。該增加主要是由於支持收益增長的營銷費用以及收益增加導致的物流成本及人力成本增加。行政開支本集團的行政開支主要包括人力成本、研發成本、專業服務費用、折舊及攤銷成本及其他辦公費用。行政開支由2023年度的約1,461.6百萬港元增加約106.7百萬港元至本期間的約1,568.3百萬港元。該增加主要是由於研發成本、人力成本及法律成本增加。其他開支本集團的其他開支由2023年度的約0.5百萬港元增加至本期間的約17.6百萬港元,主要是由於出售物業、廠房及設備的虧損淨額及匯兌虧損增加所致。經營溢利由於上述原因,本集團的經營溢利由2023年度的約368.4百萬港元增加約35.7%或131.6百萬港元至本期間的約500.0百萬港元。財務收入於本期間,本集團的財務收入由2023年度的約48.2百萬港元減少44.6%或21.5百萬港元至約26.7百萬港元。本集團的財務收入主要為銀行存款利息收入。財務成本於本期間,本集團的財務成本由2023年度的約215.6百萬港元減少約60.1百萬港元至約155.5百萬港元。財務成本淨額減少與計息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餘額的減少相一致。除稅前溢利由於上述原因,本集團的除稅前溢利由2023年度的除稅前溢利約196.4百萬港元增加93.3%至本期間的約379.6百萬港元。所得稅本集團於本期間的所得稅開支為約23.4百萬港元,及2023年度的所得稅抵免為約12.1百萬港元。所得稅開支數額的增加與本集團除稅前溢利的增加相一致。年內溢利本集團於本期間的溢利由2023年度的約208.5百萬港元增加約70.8%或147.7百萬港元至約356.2百萬港元。本集團的非公認會計原則溢利由2023年度的約239.9百萬港元增加62.8%至本期間的約390.6百萬港元。非公認會計原則財務計量為補充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編製的本集團綜合業績,若干非公認會計原則財務計量(包括非公認會計原則經營溢利、非公認會計原則經營利潤率、非公認會計原則除稅前溢利,非公認會計原則年內溢利及非公認會計原則淨利潤率)於本公告內呈列。本公司的管理層認為,非公認會計原則計量藉排除若干非現金項目、併購交易的若干影響以及若干一次性壞賬撥備及經營虧損,向投資者更有意義地呈現本集團財務業績,並為投資者評估本集團戰略性業務的表現提供有用的補充資料。儘管如此,採用該等非公認會計原則財務計量作為分析工具具有局限性。該等未經審核非公認會計原則財務計量應被視為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編製的本公司財務業績的補充分析而非替代計量。此外,該等非公認會計原則財務計量的定義可能與其他公司所用的類似項目有所不同。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編製的最接近計量的對賬:(a)收購產生的無形資產攤銷,扣除相關遞延稅項。營運資金及財務資源(1)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周轉日數=報告期內的天數×(期初及期末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結餘的平均數)為報告期內的收益。(2)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周轉日數=報告期內的天數×(期初及期末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結餘的平均數)為報告期內的銷售成本。(3)存貨周轉日數=報告期內的天數×(期初及期末存貨結餘的平均數)為報告期內的銷售成本。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保持穩定,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的周轉日數持續維持穩健水平,與集團整體業務運營狀態保持契合,體現了信用管理政策的有效執行和客戶回款周期的穩定性。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保持穩定,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的周轉日數持續維持穩健水平,與集團整體業務運營狀態保持契合,體現了信用管理政策的有效執行和供應商付款周期的穩定性。存貨增加主要是由於紅海地區地緣政治危機引發的物流紊亂而造成的在途存貨增加,以及集團主動為應對物流紊亂而進行的安全庫存儲備提升。存貨周轉日數減少為營運資金改善以及2023年末和2024年末存貨大幅低於2023年初存貨的綜合結果。流動資金及財務資源於2024年12月31日,本集團的貨幣性資產(包括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定期存款及抵押存款及指定為按公平值計入損益的金融資產)為約1,126.0百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約2,198.9百萬港元)。於2024年12月31日,本集團的計息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為約1,455.1百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約2,793.8百萬港元),其中,短期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為約475.9百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約2,705.8百萬港元),還款期介於兩至三年之間的長期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為約979.2百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約88.0百萬港元)。本集團的計息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中,約178.9百萬港元為固定利率(2023年12月31日:約550.1百萬港元),約1,276.2百萬港元為浮動利率(2023年12月31日:約2,243.7百萬港元)。因此,於2024年12月31日,本集團的淨債務為約329.1百萬港元(2023年12月31日:約594.9百萬港元)。或然負債在日常業務過程中,本集團可能不時涉及法律程序和訴訟。當本集團認為很可能已經發生損失且損失金額可以合理估計時,本集團將其確認為一項負債。對於本集團的未決法律事項,儘管相關事項的結果具有內在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本集團認為根據其掌握的情況,合理可能發生的損失金額及範圍將不會單獨或整體地對本集團業務、財務狀況、經營業績或現金流產生重大負面影響。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本集團並無重大或然負債(2023年12月31日:無)。
业务展望
展望2025年,歐洲和中東持續的地緣政治衝突和緊張局勢可能會導致持續的物流紊亂,這不僅會帶來直接的成本壓力,亦將給我們帶來產品供應問題。作為一家全球性公司,由於貿易限制和保護主義政策(例如關稅)的重新擡頭,本集團亦會受到不確定性、市場效率的降低、全球供應鏈被進一步擾亂和相關成本增加的影響。我們主要市場的出生率持續下降增加了業務下行風險。此外,全球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業務中斷和物流紊亂等情況。儘管如此,本集團隨時準備把握並利用該等不確定性和風險導致的挑戰以及重組所帶來的任何機會和靈感。整體而言,我們對垂直整合一條龍的品牌驅動戰略仍然充滿信心,並將繼續通過持續的戰略投資來維持和鞏固我們的全球競爭力,這將繼續為本集團的業務注入動能,並增強其面對不確定性的韌性。在該戰略下,我們將繼續關注我們的戰略品牌CYBEX、Evenflo和gb以及藍籌業務的持續發展:CYBEX將利用其強大的品牌勢能和全渠道基礎設施全速進行全球發展。強勁的發展勢頭將使該品牌能夠繼續在全球範圍內積極取得市場份額;Evenflo將繼續投資於品牌、產品、數字化戰略及人才,並進一步鞏固其業務基礎;gb將繼續品牌轉型,扭轉在中國市場的業務;藍籌業務將繼續穩步發展,本集團將繼續提供滿足客戶需求的服務。就全球而言,我們將繼續在現有市場及新市場不斷擴大和深化品牌建設以及全渠道分銷網絡和基礎設施,以確保我們與粉絲及消費者的直接溝通,並為彼等提供世界級的全渠道體驗。隨著我們與供應商建立夥伴關係,並擴大全球佈局,我們將持續優化及整合我們的全球供應鏈戰略,以確保我們更快地響應市場並通過母市場運營來充分利用區域供應鏈能力。以世界級技術、製造、卓越供應鏈、創新、母市場經營、數字化及成本優化為支撐的品牌驅動戰略仍將是我們成為一家具有全球和未來競爭力的卓越企業的願景並實現持續盈利增長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