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回顾
本集團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幣210,216.4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181,300.7百萬元,降幅為13.8%,本公司權益持有者應佔利潤由2023年的人民幣3,863.0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2,387.3百萬元,降幅為38.2%。收入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幣210,216.4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181,300.7百萬元,降幅為13.8%。主要原因是由於本集團基礎建材分部的收入減少人民幣27,698.9百萬元,但部分被新材料分部的收入增加人民幣928.6百萬元,工程技術服務分部的收入增加人民幣359.8百萬元所抵銷。銷售成本銷售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幣172,770.2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148,591.4百萬元,降幅為14.0%。主要原因是由於本集團基礎建材分部的銷售成本減少人民幣24,076.6百萬元,但部分被新材料分部的銷售成本增加人民幣2,229.0百萬元,工程技術服務分部的銷售成本增加人民幣208.8百萬元所抵銷。其他收入本集團其他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幣3,454.1百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幣5,533.4百萬元,增幅為60.2%,主要原因是由於按公允價值於損益賬確認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增加人民幣1,057.8百萬元,資產處置收益增加人民幣520.6百萬元,政府補貼增加人民幣249.7百萬元,但部分被增值稅返還減少人民幣217.4百萬元所抵銷。銷售及分銷成本銷售及分銷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幣3,694.4百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幣3,918.3百萬元,增幅為6.1%,主要原因是由於人工成本增加人民幣251.6百萬元所致。管理費用管理費用由2023年的人民幣21,122.3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20,624.6百萬元,降幅為2.4%,主要原因是由於研究與開發費減少人民幣493.1百萬元,但部分被物業、廠房及設備減值撥備增加人民幣68.8百萬元,匯兌損失增加人民幣57.6百萬元所抵消。財務成本財務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幣5,142.1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4,657.8百萬元,降幅為9.4%,主要原因是由於本集團借款成本下降。應佔聯營公司業績本集團應佔聯營公司業績由2023年的人民幣1,512.5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1,090.9百萬元,降幅為27.9%,主要原因是由於本集團聯營公司中國巨石利潤下降,以及基礎建材分部聯營公司的利潤下降所致。預期信用損失下的撥備預期信用損失下的撥備由2023年的人民幣-69.2百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幣629.7百萬元。所得稅開支所得稅開支由2023年的人民幣2,119.3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2,079.8百萬元,降幅為1.9%,主要原因是由於除稅前利潤的減少所致。非控制性權益應佔利潤非控制性權益應佔利潤由2023年的人民幣5,985.8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4,511.9百萬元,降幅為24.6%,主要原因是由於本集團基礎建材分部、新材料分部的營業利潤均有所減少。本公司權益持有者應佔利潤本公司權益持有者應佔利潤由2023年的人民幣3,863.0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2,387.3百萬元,降幅為38.2%,淨利潤率由2023年的1.8%下降至2024年的1.3%。基礎建材分部收入本集團基礎建材分部的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幣118,800.5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91,101.6百萬元,降幅為23.3%,主要原因是由於水泥產品、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平均售價下降以及水泥產品、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銷量減少。銷售成本本集團基礎建材分部的銷售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幣102,006.4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77,929.8百萬元,降幅為23.6%,主要原因是由於水泥產品、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銷量減少以及煤炭價格下降所致。毛利及毛利率本集團基礎建材分部的毛利由2023年的人民幣16,794.0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13,171.8百萬元,降幅為21.6%,主要原因是由於水泥產品、商品混凝土和骨料的平均售價下降,但部分被煤炭價格下降所抵消,本集團基礎建材分部的毛利率由2023年的14.1%上升至2024年的14.5%。營業利潤本集團基礎建材分部的營業利潤由2023年的人民幣7,209.2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3,976.7百萬元,降幅為44.8%,主要原因是由於毛利減少、增值稅返還減少、應收款項減值撥備增加,但部分被政府補貼增加、研究與開發費減少所抵銷,本集團基礎建材分部的營業利潤率由2023年的6.1%下降至2024年的4.4%。新材料分部收入本集團新材料分部的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幣47,623.1百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幣48,551.7百萬元,增幅為1.9%,主要原因是由於玻璃纖維紗、風電葉片、鋰電池隔膜、防水卷材、塗料的銷量增加所致,但部分被玻璃纖維紗、石膏板、風電葉片、鋰電池隔膜、防水卷材、塗料的平均售價下降所抵銷。銷售成本本集團新材料分部的銷售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幣35,765.1百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幣37,994.2百萬元,增幅為6.2%,主要原因是由於玻璃纖維紗、風電葉片、鋰電池隔膜、防水卷材、塗料的銷量增加所致,但部分被原材料、煤炭價格下降所抵銷。毛利及毛利率本集團新材料分部的毛利由2023年的人民幣11,857.9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10,557.5百萬元,降幅為11.0%。本集團新材料分部的毛利率由2023年的24.9%下降至2024年的21.7%,主要原因是由於玻璃纖維紗、石膏板、風電葉片、鋰電池隔膜、防水卷材、塗料的平均售價下降所致,但部分被原材料、煤炭價格下降所抵銷。營業利潤本集團新材料分部的營業利潤由2023年的人民幣7,052.1百萬元減少至2024年的人民幣5,595.7百萬元,降幅為20.7%,本集團新材料分部的營業利潤率由2023年的14.8%下降至2024年的11.5%,主要原因是由於毛利率下降,研究與開發費增加,以及人工成本增加所致,但部分被政府補助增加所抵消。工程技術服務分部收入本集團工程技術服務分部的收入由2023年的人民幣45,104.6百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幣45,464.3百萬元,增幅為0.8%,主要原因是由於本期完成的生產運營服務量增加所致。銷售成本本集團工程技術服務分部的銷售成本由2023年的人民幣36,696.6百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幣36,905.4百萬元,增幅為0.6%,主要原因是由於本期完成的生產運營服務量增加所致。毛利及毛利率本集團工程技術服務分部的毛利由2023年的人民幣8,408.0百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幣8,558.9百萬元,增幅為1.8%。本集團工程技術服務分部的毛利率由2023年的18.6%上升至2024年的18.8%,主要原因是由於工程技術服務的毛利率上升所致。營業利潤本集團工程技術服務分部的營業利潤由2023年的人民幣3,506.4百萬元增加至2024年的人民幣3,537.2百萬元,增幅為0.9%。本集團工程技術服務分部2024年的營業利潤率為7.8%,與去年同期持平,主要原因是毛利率上升,研究與開發費減少,以及商譽減值撥備減少,但被人工成本增加,按公允價值於損益賬確認的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淨收益減少所抵消。流動資金及資本來源2024年12月31日,本集團尚有未動用的銀行信貸和已註冊尚未發行的債券額度,合共約人民幣393,067.55百萬元。須於下列期間償還的借款:於2024年12月31日,合共人民幣4,549.2百萬元的借款乃由本集團的總計人民幣12,735.2百萬元的資產抵押。於2024年12月31日及2023年12月31日,本集團的資產債務比率(按本集團的借款除以資產總額計算)分別為38.8%及37.8%。
业务展望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規劃謀篇之年,也是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縱深的關鍵之年。儘管當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不利影響加深,國內需求不足,經濟運行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但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支撐經濟持續增長的條件依然穩固。中國政府將實施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擴大國內需求,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穩定預期、激發活力,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本集團將圍繞加快建設世界一流材料企業,全面落實提質增效、優化佈局、科技創新、深化改革、價值管理等各項工作,拓增量、優存量、抓變量、強質量:01提升經營業績,以「一利五率」為目標導向,增強穿越經濟週期的經營韌性。堅持效益優先,切實提高經營質量和資本回報水平;持續深化三精管理,經營精益化聚焦盈利,管理精細化聚焦降本,組織精健化聚焦效率。02持續優化佈局,堅持基礎建材與戰新產業兩端發力。基礎建材積極緊抓水泥+、國際化、雙碳,實現價值增量;戰新產業聚焦戰略落地,加速產業梯度升級,聚焦產業規律,加快優化發展模式,聚焦重點產品,加快夯實戰新產業集群;推進國際化戰略落地,推進全業務、全要素、全流程國際化,實現技術水平、運營模式、品牌建設邁向新高度。03持續推進科技創新、數字化、綠色化,為發展賦能。加大原創性、引領性技術的供給,通過迭代式創新實現基業長青的可持續增長;加快數字化轉型,以降成本、增效益、提效率為目標,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對全業務的促進效應;不斷夯實綠色低碳指標體系,加強綠色低碳技術供給,加快推進產業綠色低碳化。04深化改革提升,完成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收官工作,提升改革舉措的整體效能。加強激勵工具的有效運用,以科技創新為導向加大中長期激勵力度,擴大中長期激勵覆蓋面;健全公司治理機制,進一步釐清各治理主體權責邊界,深化市場化經營機制改革,持續強化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剛性兌現。05加強價值管理,堅持以提升內在價值為核心的價值管理理念。完成H股回購,持續推進專業化整合,不斷提升ESG治理和實踐水平,多渠道多形式強化投資者溝通,持續健全市值管理工作機制,講好中國建材故事,積極傳遞公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