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回顾
4.1.1.業務審視本集團的主要業務為投資銀行、財富管理、資產管理、金融市場等相關金融服務(報告期內本集團主要業務、經營模式、主要業績驅動因素等請參見本業績公告「管理層討論與分析」)。經過三十餘年的發展,隨著資本市場規模不斷壯大,我國證券行業業務體系和收入結構更加多元,內部治理與風控合規變得更加完善,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力量。根據Wind統計數據,2014年至2024年,A股市場上市公司數量從2,500餘家增長到5,300餘家,總市值從37萬億元增長到85萬億元;債券市場總存量規模從36萬億元增長至176萬億元。公司作為資本市場的參與者、建設者,致力於打造國際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2024年各項經營管理工作穩步推進,主要財務指標和業務指標保持行業領先。本公司的主要財務指標載列於本業績公告「主要財務數據」。4.1.2.主要風險及不明朗因素公司面對的主要風險包括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公司的風險管理目標及政策請參見本業績公告「風險管理」。2024年公司面對的主要風險及不明朗因素請參見本業績公告「可能面對的風險」。4.1.3.有重大影響的有關法律及規例本公司長期以來堅持依法合規經營的理念,遵守國家法律、行政法規和監管部門出台的各項規章、規範性文件。2024年,本公司根據監管規定和公司業務管理需要,制定和修訂了一系列內部管理制度,提升內部控制管理水平,完善合規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業務管理制度和流程,及時將監管機構和自律組織的各項要求落實到公司的各項業務中;不斷加強對法律和合規文化的宣傳培訓,強化各業務線在開展業務過程中主動防範風險合規的意識。本公司經營管理活動總體合規狀況良好,合規風險管理機制運行正常,未發現本公司存在重大的系統性合規風險。4.1.4.環境政策及表現公司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積極響應國家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完善環境管理架構,將環境責任理念融入日常經營管理,助力建設美麗中國。公司積極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全力做好「綠色金融」大文章,高度重視金融機構在推動經濟可持續增長和國家經濟轉型中的引導作用,將ESG理念融入各項業務,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共同實現。公司積極踐行綠色運營,降低自身運營對環境的影響,以實際行動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具體工作開展情況如下:1.踐行綠色運營(1)節能控碳公司堅持環境友好的理念,通過節能減排的環保措施及使用清潔能源,致力於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影響。2024年,在辦公場所採取多項日常節能控碳措施,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包括:完成北京總部大樓中央空調自動控制系統升級改造,增加自動控制系統,提升設備運行效率,預計空調系統供冷節能率可達20%以上;在部分樓層加裝VRV空調,減少大樓冷凍機組的開啓時長,節省空調製冷消耗的電能;改造北京總部大樓空調系統高低區供水管閥門,通過高區延時供暖、低區延時供冷的方式,減少空調系統能耗;在北京總部大樓通過採取樓控系統進行照明和風機設備等分時自動關閉、加強人工巡迴檢查關閉照明及設備、改造公共區域LED照明等措施,2024年總用電量同比下降約3%;將北京總部大樓部分餐廳廚具由燃氣改為電能;提倡員工減少不必要的商務出行,減少公務車使用量,加強公務車維修保養費用及汽油使用情況的數據管理,提高公務車出行效率等。公司通過綠色電力採購、提高清潔能源使用率等方式,已實現北京總部大樓2022–2024年每年清潔能源使用佔比達到30%的短期減碳目標,並將按照計劃持續推進公司中長期減碳目標。2024年1月,公司參與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首批交易並購買5,000噸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CCER),用於公司日常運營碳排放量的抵銷。(2)節約水資源2024年,公司積極響應國家節約用水號召,根據實際運營情況制定並貫徹落實節水、水回收計劃。公司對辦公樓用水情況進行總體監控,定期巡視管線及設備的漏水情況,以便及時維修。在廚房區域,對廚房用水循環利用,通過優化用水管理,避免水資源浪費。對北京總部大樓淨水主機進行廢水回收改造,實現重複利用,以提高水資源使用效率。2024年北京總部大樓總用水量同比下降約5%。(3)廢棄物管理公司不斷加強運營中產生的各類固體廢物的管理,在儲存、運輸、處置等各環節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防控環境污染風險,不斷提高廢棄物綜合利用效率。公司的廢棄物主要來自於辦公及一般生活垃圾。公司慎選各類廢棄物處理廠商,確保廢棄物的處理處置合法,且不再對環境造成二次影響。建立廢棄物管理台賬,記錄廢棄物的產生量、回收量、處置量等數據,定期進行分析總結。2024年度,公司積極落實「光盤行動」,加強宣傳和推廣工作,倡導節約糧食、減少浪費,採取提供小份餐和半份餐、提供打包服務、應用智能結算設備優化菜譜等措施,開展員工節約糧食活動,推廣使用可降解的環保餐具。從餐廳源頭減少廢棄量,在食材採購、加工、儲存等各個環節中加強管理,通過測算用餐人數、合理安排菜單、提高食材利用率等方式減少浪費。(4)無紙化辦公公司落實「綠色打印」倡議,倡導員工優選「雙面+黑白」文印方式,減少紙張和彩色文印耗材的消耗。公司針對上述廢舊耗材交由專業第三方按照環保標準進行妥善處理。公司依託數據化平台,自動化處理員工差旅報銷等流程,減少紙張打印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提升綠色差旅出行質效。通過使用電子化運營、線上會議及培訓、盡量避免使用一次性產品等方式,降低紙張的消耗,減少碳排放。(5)綠色採購公司重視落實綠色採購。在採購產品及服務時,優先選擇質量可靠、節能高效和綠色環保的設備及材料,並要求供應商具備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主要體現在:材料選用方面,選擇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合格材料,嚴格管理進場核驗及驗收檢測手續等。傢俱選用方面,選擇符合國家環保標準的合格產品,在板材等主要材料上優先選用低碳排放標識的產品。辦公用品方面,優先選用經過環保認證的產品,如可持續森林認證(FSC)等。公司在辦公樓施工項目中,積極採用可持續建築材料如再生木材、竹材等替代傳統木材,以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同時,通過優化設計方案,減少了對石材等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公司推行「材料利舊」政策,鼓勵在裝修、改造等項目中優先使用廢舊材料或可再利用的材料。例如,將舊辦公傢俱、地毯利舊使用,或者部分裝修材料(如木門等)再利用。2.綠色金融公司致力於在金融領域踐行新發展理念,提供綠色金融資本市場創新服務方案,引導更多社會資本加大對綠色領域的配置,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共同實現。(1)環境責任投資及管理架構公司將企業履行ESG責任因素納入業務風險管理流程,對嚴格踐行ESG責任的相關企業給予支持,對存在重大ESG風險的企業原則上不予准入;在日常項目審核及輿情風險監控中,公司加強對高耗能行業相關企業信用風險評估的關注程度,優先支持國家政策鼓勵的產業。公司按照《中信証券股份有限公司責任投資聲明》持續完善責任投資理念,在公司層面系統性推動責任投資理念的推廣及實踐,以實際行動助力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公司深入開展責任投資領域研究,搭建ESG評分體系、ESG主題研究體系,發佈ESG研究分析報告,提升負責任投資參與度和整體水平。面向相關業務人員及風險管理人員,公司開展ESG盡職調查相關培訓,提高員工對ESG風險的認知及管控能力。公司已建立並不斷完善環境管理架構,並將ESG因素逐步納入公司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在公司及業務層面持續加強對環境風險、社會風險、治理風險的全階段管控,進一步提高公司在非財務風險控制上的有效性,促進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公司將環境責任理念融入日常經營管理各個方面,確保環境責任落到實處。公司的環境管理策略由董事會決策、管理層統籌實施,各部門及各子公司相互協作配合,共同開展和推進環境保護工作。公司參考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披露框架,將氣候變化納入風險管理體系,以進一步理解並更有效地管理業務開展和運營過程中的環境風險,主動把握實體經濟綠色轉型所帶來的機遇。(2)綠色金融推廣實踐2024年,公司協助多家新能源、環保等企業完成股權融資及併購重組。其中,公司完成A股最大的垃圾發電行業重大資產重組項目,助力節能環境注入中節能集團旗下垃圾焚燒發電標的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重組規模111.6億元、募集配套資金30億元。公司服務廣東垃圾焚燒發電龍頭企業永興股份登陸上交所主板,助力企業深耕循環經濟產業,持續完善清潔能源產業鏈;公司助力川能動力完成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及募集配套資金,重組標的資產和配套融資募投項目均圍繞新能源發電產業,服務企業充分發揮四川省清潔能源資源優勢,提升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帶動上游鋰材料業務發展,助力實現國家「雙碳」目標。2024年,公司持續加大綠色債券融資市場開拓力度。公司承銷綠色債(含碳中和)規模517億元,助力新能源領域民營企業首單公募REITs項目「華夏特變電工新能源REIT」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完成全球首單藍色可交換債券、國內首單科技創新低碳轉型「一帶一路」公司債券、全國首單「碳中和+鄉村振興+高成長產業」債券等創新案例。公司是國內首家開展碳交易業務的證券機構,通過常態化提供碳排放權報價交易等一站式碳金融綜合服務,有效助力實體經濟降碳轉型。2024年,公司落地我國碳市場成立以來單筆最大規模碳資產回購交易,在上海、天津、湖北等多地試點碳市場推出碳回購並落地首單業務,協助多地政府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及林業碳匯能力提升工作,作為金融機構代表參與主管部門組織的碳市場研究,持續助力我國碳市場高質量發展。公司連續三年獲得「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優秀會員獎」。中信期貨積極運用風險管理工具,圍繞碳酸鋰和工業矽兩個上市品種,為新能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全面的風險管理服務,2024年助力企業落地首單工業矽期轉現業務。公司積極開發符合ESG主題的策略產品,為客戶提供多元化投資服務。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在固定收益類投資組合的投資策略中融入了ESG策略,組合參考中債ESG發行人評級,對固收類資產的市值加權ESG得分設定下限,並對投資的低ESG評分資產進行比例上限控制,保證組合整體ESG表現。公司資管業務首個ESG╱可持續投資主題產品—中信証券星雲81號ESG集合資產管理計劃,截至報告期末規模約3.56億元,產品主要投向固定收益類資產,且投向ESG主題證券的比例不低於淨值的80%。2024年5月,公司成立了中信証券資管信銀綠債1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截至報告期末產品規模15.31億元。公司不斷豐富ESG主題產品供給,在財富管理業務中積極引入相關ESG概念產品。截至報告期末,公司上線ESG概念產品141只,合計保有規模131億元,其中2024年新增引入產品45只,新引入品種以實施ESG策略的A50ETF和A500ETF為主。相關指數編製時均引入ESG可持續投資理念,將成份股企業的可持續性和社會責任納入考慮。公司持續完善綠色金融與ESG主題研究佈局,重點關注綠色產業投資機會,引導投資者投資配置境內優質科技、新能源、環保等行業上市標的,促進產業深化綠色價值;加強ESG研究體系構建,持續完善綠色金融與ESG主題研究佈局,2024年一對一深度研究賦能企業200餘家;踐行ESG理念,強化ESG信息披露。2024年,公司創新性召開「零碳」年度業績說明會,同年公司MSCIESG評級提升至AA級,實現評級連續三年提升。4.1.5.社會責任公司以踐行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為社會創造更大價值為己任,從穩健運營、可持續金融、員工發展、環境友好、回饋社會等方面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2024年,公司不斷踐行新發展理念,秉持「守正、創新、卓越、共享」的企業核心價值觀,充分擔當國有金融企業的社會責任,努力為鄉村振興領域滙聚金融活水,不斷拓展定點幫扶和公益創新實踐,與行業、合作夥伴等深化互惠共贏,共同為社會和諧穩定和增進社會福祉作出貢獻。公司建立並不斷完善社會責任管理架構,將社會責任理念融入日常經營管理各個方面,持續推動社會責任理念與業務發展融合,確保社會責任工作落到實處。公司的社會責任管理策略由董事會決策、管理層統籌實施,各部門及各子公司相互協作配合,共同開展和推進社會責任工作。進一步詳情請參閱與本業績公告同日披露的《中信証券2024年可持續發展報告》。
业务展望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是「十五五」規劃謀篇佈局之年,也是公司成立三十週年。公司將積極應對形勢變化、保持戰略定力,加快建設一流投資銀行和投資機構。全面落實新「國九條」要求,把功能性放在首位,紮實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發揮直接融資「服務商」和資本市場「看門人」功能,為新質生產力企業提供高效的投融資服務。發揮社會財富「管理者」功能,加強投資能力建設,打造多層次、全方位、高水平的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人民群眾和實體經濟的投資需求,提升投資者獲得感和幸福感。加大客戶市場開拓力度,針對性彌補細分領域短板,持續擴大市場規模,鞏固境內市場領先地位。加快推進國際化戰略實施,完善全球重要金融市場佈局,做大做強香港地區業務,因地制宜發展全球業務。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加強全球IT和清算能力建設,深化全球一體化數智化佈局,依託科技賦能業務發展。3.1.4.資金需求2024年,公司各項業務有序開展,固定收益、證券金融等業務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截至報告期末,本集團境內外長短期借款、應付債券、應付短期融資款餘額合計人民幣1,996.53億元。公司將加強境內外資金的統一管理,繼續提升公司資金總體配置效率,並不斷探索新的融資品種、融資模式,保證業務發展的資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