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证- - -(涨:-平:- 跌:-) 深证- - -(涨:-平:- 跌:-)

06990.HK

  • 最新价:--
  • 涨跌:--
  • 涨跌幅:--%
  • 振幅:--%
  • 成交量:--
  • 成交额:--

业务回顾

  • 2024-12-31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概覽我們是一家生物醫藥公司,一直致力於腫瘤學、免疫學及其他治療領域的創新藥物的研發、製造及商業化。我們有兩款ADC藥物成為我們的核心產品,即sac-TMT及博度曲妥珠單抗。Sac-TMT是一款創新型TRP2ADC,定位為單藥療法及聯合療法的一部分,用於治療各種晚期實體瘤。博度曲妥珠單抗是一款用於治療晚期HER2+實體瘤的差異化NDA階段的HER2ADC,定位為單藥療法。於本公告日期,我們正在開發超過30種候選藥物,其中包括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在中國上市的我們的核心產品sac-TMT以及我們的主要產品塔戈利單抗和西妥昔單抗N01。隨著對具有競爭優勢及市場價值的項目的認可,以及為將我們現有的研發資源分配至該等項目,我們的管線主要包括腫瘤候選藥物以及非腫瘤疾病及病症(如自身免疫、代謝及其他疾病範疇)的候選藥物。在三個具備ADC、大分子(mAb及bsAb)及小分子藥物專有技術、內部開發的技術平台的支援下,並經我們的臨床階段候選藥物驗證,我們的管線在藥物模態、機制及適應症覆蓋範圍方面具有多樣性,並在這些方面發揮協同效應。值得注意的是,我們是開發ADC的先行者之一,在ADC開發方面積累了超過十年的經驗。我們是中國首批也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建立內部開發ADC平台ptiDC的生物製藥公司之一。我們符合cGMP標準的端到端製造能力及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進一步支援我們的藥物開發能力。此外,憑藉我們控股股東科倫藥業數十年的經驗、行業關係及廣泛的網絡,我們具備了擴充商業化基礎設施及市場管道的良好條件。我們管線的臨床價值及我們藥物開發能力得到了我們全球戰略合作夥伴的認可,能夠挖掘我們關鍵資產在全球市場的潛力。我們與默沙東訂立了開發用於癌症治療的多項ADC資產的許可及合作協議。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我們是首家將內部發現及開發的ADC候選藥物授權給前十大生物製藥跨國公司的中國公司。我們亦與EllipsesPharma及WindwardBi等其他合作夥伴訂立合作及許可協議。我們的戰略合作不僅證明瞭我們的研發及業務發展能力,亦是我們持續創新、全球影響力及長期增長的關鍵動力。我們的管線我們的管線針對世界上普遍或難治性的癌症,如BC、NSCLC、GI癌症(包括GC和CRC)及婦科腫瘤,以及患者人數眾多且醫療需求未得到滿足的非腫瘤性疾病及病症。於本公告日期,我們已建立包含超過三十款候選藥物的強大管線(包括已獲國家藥監局批准在中國上市的sac-TMT、塔戈利單抗和西妥昔單抗N01),其中超過十款為臨床階段候選藥物。我們亦搭建一個多樣化的臨床前資產組合,以進一步擴充我們針對存在醫療需求的不斷擴大的管線。我們的腫瘤管線我們的腫瘤管線以多樣化的治療方案為特點及以差異化機制為目標,旨在全面覆蓋治療國內乃至全球部分普遍或難治性的癌症,包括以下臨床階段資產:•ADC及新型偶聯藥物:Sac-TMT(蘆康沙妥珠單抗)(亦稱SKB264/MK-2870)(佳泰萊®),我們的核心產品之一,一款靶向晚期實體瘤的創新型TRP2ADC;博度曲妥珠單抗(亦稱A166)(舒泰萊®),我們的另一款核心產品,處–其他模式(免疫療法和靶向治療):塔戈利單抗(亦稱A167)(科泰萊®),我們的PD-L1單抗,為我們免疫療法管線的主打產品;西妥昔單抗N01(亦稱A140)(達泰萊®),是一種重組抗表皮生長因數受體(EGFR)人鼠嵌合單克隆抗體,可以抑制EGFR表達的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存活;A400,一款新型下一代選擇性RET抑制劑,定位為治療NSCLC、MTC及其他RET變異高患病率實體瘤;及A296,一款具備差異化分子設計的新型第二代小分子STING激動劑,並被定位為與我們其他免疫治療資產一起使用的聯合療法。Sac-TMT(蘆康沙妥珠單抗,TRP2ADC)(亦稱SKB264/MK-2870)(佳泰萊®)Sac-TMT,我們的核心產品之一,是一種靶向晚期實體瘤的新型TRP2ADC,我們擁有該產品的自主知識產權。TRP2經常在多種癌症(尤其是BC、NSCLC、GI癌症、婦科癌症及多種其他實體瘤等高患病率或難治癌症)中過渡表達。Sac-TMT為中國首款國產TRP2ADC,該藥物採用創新的設計理念,提高了ADC穩定性並保持ADC生物活性,從而增強其腫瘤靶向能力並降低其脫靶和在靶脫瘤毒性,有望可使治療視窗擴大。Sac-TMT採用新型連接子進行開發,其通過偶聯一種貝洛替康衍生的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作為有效載荷,DAR達到7.4。Sac-TMT通過重組抗TRP2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特異性識別腫瘤細胞表面的TRP2,其後被腫瘤細胞內吞併於細胞內釋放KL610023。KL610023作為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可誘導腫瘤細胞DNA損傷,進而導致細胞週期阻滯及細胞凋亡。此外,其亦於腫瘤微環境中釋放KL610023。鑑於KL610023具有細胞膜滲透性,其可實現旁觀者效應,即殺死鄰近的腫瘤細胞。該設計的目的是在循環中保持穩定性與腫瘤細胞內ADC有效載荷靶向釋放之間達到更加有效的平衡。我們正積極推進多策略的臨床開發計劃,旨在探索sac-TMT作為單藥療法及聯合療法在大中華區治療各種晚期實體瘤的潛力。同時,默沙東正在於大中華區境外推進sac-TMT的全球臨床開發。在大中華區內基於我們保留在大中華區開發及商業化sac-TMT及其他TRP2ADC的權利,我們繼續推進我們在大中華區的sac-TMT臨床開發計劃。TNBC。於2024年11月,sac-TMT獲國家藥監局批准於中國上市,用於治療既往至少接受過2種系統治療(其中至少1種治療針對晚期或轉移性階段)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TNBC成人患者。Sac-TMT是國內首個獲得完全批准上市的具有全球知識產權的國產ADC。2024年5月,我們於ASC年會上公佈了sac-TMT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治療的局部復發或轉移性TNBC患者的3期研究結果。Sac-TMT顯示在PFS和S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和臨床意義的顯著改善。Sac-TMT的BICR評估中位PFS為6.7個月(95%CI:5.5,8.0),化療為2.5個月(95%CI:1.7,2.7),HR為0.32(95%CI:0.24,0.44,p<0.00001),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68%。Sac-TMT的中位S未達到(95%CI:11.2,NE),化療為9.4個月(95%CI:8.5,11.7),HR為0.53(95%CI:0.36,0.78,p=0.0005),死亡風險降低47%。Sac-TMT的RR為45.4%,化療的RR為12%。TRP2高表達(H-scre>200)的患者亞組在使用sac-TMT時具有更高的中位PFS(8.3個月)及RR(52.1%)。2024年3月,sac-TMT獲得國家藥監局的突破性療法認定,用於一線治療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復發或轉移性PD-L1陰性TNBC。我們已啟動sac-TMT對比研究者選擇的化療一線治療不可手術切除的復發或轉移性TNBC患者的3期註冊性研究。HR+/HER2-BC。針對2L+局部晚期或轉移性HR+/HER2-BC的3期註冊研究正在進行中。於2023年6月,sac-TMT獲得國家藥監局突破性療法認定,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至少2L系統化療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HR+/HER2-BC患者。EGFR突變型NSCLC。於2025年3月,我們獲得中國國家藥監局對sac-TMT的上市許可,用於治療經EGFR-TKI和含鉑化療治療後進展的EGFR突變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NSCLC成人患者。Sac-TMT單藥療法相比多西他賽顯著改善RR、PFS及S,差異具有統計學顯著性與臨床意義。2024年10月,國家藥監局受理了sac-TMT用於治療經EGFR-TKI治療後進展的EGFR突變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NDA,該申請已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於2023年1月,sac-TMT獲得國家藥監局突破性療法認定,用於治療接受EGFR-TKI治療後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EGFR突變型NSCLC。於2024年8月,基於sac-TMTptiTRP-Lung03關鍵研究積極結果,該NDA已獲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受理,並納入優先審評審批程序。此外,sac-TMT聯合奧希替尼一線治療EGFR突變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3期註冊性研究正在進行中。EGFR野生型NSCLC。(i)sac-TMT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可瑞達)對比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PD-L1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NSCLC患者,以及(ii)sac-TMT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對比化療聯合帕博利珠單抗一線治療PD-L1陰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鱗狀NSCLC患者的兩項sac-TMT的3期註冊研究正在進行中。其他適應症。我們正積極探索sac-TMT作為單藥療法及聯合其他療法用於治療其他實體瘤的可能性,包括GC、EC、CC、C、UC、CRPC及HNSCC。全球臨床開發於2022年5月,我們授予默沙東在大中華區(包括中國內地、香港、澳門及台灣)以外所有地區開發、使用、製造及商業化sac-TMT的獨家權利。截至本公告日期,默沙東正在推進12項針對sac-TMT用於多種類型癌症(包括BC、LC、婦科癌症及GI癌症)的全球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我們亦正在與默沙東合作,針對sac-TMT作為單藥療法或與其他藥物聯用治療多種實體瘤,開展多項全球2期籃式研究,該等研究正在進行中。1帕博利珠單抗(可瑞達)為美國新澤西州羅威市默克公司的附屬公司MerckSharp&DhmeLLC的註冊商標。臨床數據讀出我們已於各種學術會議上展示sac-TMT研究的臨床數據,例如:–2024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年會sac-TMT用於既往接受過治療的局部復發或轉移性TNBC患者的3期研究(ptiTRP-Breast01)結果;sac-TMT聯合KL-A167(抗PD-L1單抗)用於一線治療晚期NSCLC患者的2期研究(ptiTRP-Lung01)結果;–2024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大會sac-TMT聯合帕博利珠單抗用於復發或轉移性CC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sac-TMT單藥療法用於既往接受過治療的晚期EC及C患者的2期研究的安全性及療效;在sac-TMT對比化療用於既往接受過治療的晚期TNBC患者的3期研究(ptiTRP-Breast01)中,對既往接受過或未接受過PD-(L)1抑制劑治療的患者的探索性分析;–2024年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sac-TMT用於既往接受過治療的晚期NSCLC患者的2期研究的最新療效和安全性結果;sac-TMT用於既往接受過治療的晚期胃癌或GEJ癌症患者的2期研究的初步療效和安全性結果;及–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泌尿生殖系統(GU)癌症研討會sac-TMT單藥治療既往接受過抗癌療法時或治療後病情進展的不可切除、局部晚期或轉移性UC患者的1/2期KL264-01/MK-2870-001研究(NCT04152499)的療效及安全性結果。尚未批准用於治療其他適應症的蘆康沙妥珠單抗(SAC-TMT)最終不一定能夠成功開發及商業化。博度曲妥珠單抗(HER2ADC,亦稱A166)(舒泰萊®)博度曲妥珠單抗,我們的另一款核心產品,處於NDA註冊階段的差異化HER2ADC,用於治療晚期HER2+實體瘤。其定位為聚焦高患病率及大量醫療需求的多種癌症(包括BC)適應症,有望成為國內首批治療HER2+BC的國產ADC之一。博度曲妥珠單抗是一種由本公司開發的創新HER2ADC,通過穩定的酶可裂解連接子將新型單甲基奧瑞他汀F(MMAF)衍生物(一種高效細胞毒性微管抑制劑,Du-5)偶聯到HER2單克隆抗體,藥物-抗體比率為2。博度曲妥珠單抗特異性地結合腫瘤細胞表面的HER2,並被腫瘤細胞內化,釋放細胞內的毒素分子Du-5。Du-5誘導腫瘤細胞週期阻滯在G2/M期,導致腫瘤細胞凋亡。在靶向HER2後,博度曲妥珠單抗亦可抑制HER2信號通路;其具有ADCC活性。基於主要分析的結果,博度曲妥珠單抗已達到其針對3L+晚期HER2+BC的關鍵2期試驗的主要終點,且NDA已於2023年5月獲國家藥監局受理。2025年1月,博度曲妥珠單抗的NDA已獲國家藥監局藥審中心受理,用於既往至少接受過一種抗HER2治療的HER2+不可切除或轉移性BC成人患者的治療。於預先指定的中期分析中,博度曲妥珠單抗單藥療法在BICR評估的主要終點PFS方面相較於T-DM1顯示出具有統計學顯著性和臨床意義的改善。我們已啟動博度曲妥珠單抗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載荷為拓撲異構酶抑制劑ADC的HER2+不可切除或轉移性BC的開放、多中心2期臨床研究。博度曲妥珠單抗最終不一定能夠成功開發及商業化。SKB315(CLDN18.2ADC)SKB315配置了自主開發的人源化CLDN18.2單抗及獨特的有效載荷-連接子設計。SKB315的早期臨床數據顯示,在中高CLDN18.2表達的胃癌中具有良好的療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特徵。我們正在進行SKB315的1b期臨床試驗。SKB410/MK-3120(Nectin-4ADC)SKB410是一款靶向晚期實體瘤的新型Nectin-4ADC,並採用差異化的載荷連接策略。SKB410顯示出令人鼓舞的1期臨床數據。作為申辦方,默沙東已啟動SKB410的全球1/2期臨床試驗。SKB571/MK-2750SKB571是一款正在與默沙東合作開發的新型雙抗ADC,主要靶向各種實體瘤,如LC和CRC等。1期臨床試驗正在中國進行中。SKB518、SKB535/MK-6204及SKB445SKB518、SKB535及SKB445是具有潛在FIC靶點的新型ADC藥物。各項的1期臨床試驗均在中國進行中。本公司已與默沙東訂立開發SKB535的許可及合作協議。國家藥監局官方網站宣佈,SKB535為國家藥監局批准的首個優化創新藥臨床試驗審評審批試點項目,審評審批用時21日。SKB500及SKB501SKB500及SKB501是具有經驗證靶點但採用差異化有效載荷-連接策略的新型ADC藥物。於2024年11月及12月,我們分別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SKB501及SKB500用於治療晚期實體瘤的IND申請的臨床試驗通知。SKB107SKB107是一款由我們與西南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共同開發的靶向腫瘤骨轉移的RDC藥物。於2025年1月,國家藥監局已受理SKB107的IND申請。SKB315、SKB410/MK-3120、SKB571/MK-2750、SKB518、SKB535/MK-6204、SKB445、SKB500、SKB501及SKB107最終不一定能夠成功開發及商業化。塔戈利單抗(PD-L1單抗,亦稱A167)(科泰萊®)塔戈利單抗是一種靶向PD-L1的人源化單抗,PD-L1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檢查點蛋白。靶向PD-L1及其受體PD-1已經成為癌症免疫治療的基石,PD-(L)1單抗目前被廣泛認為是1L癌症免疫治療藥物。為進一步激發PD-(L)1單抗的抗腫瘤活性,近年來市場上出現基於PD-(L)1單抗的組合策略令人鼓舞的臨床開發進展,目的是實現協同效應,提高緩解率,克服不同患者的異質性,並緩解治療阻力。我們開發塔戈利單抗,作為我們免疫療法的支柱,不僅是作為一種單藥,更重要的是與我們的ADC和其他腫瘤資產聯合使用。2024年12月,塔戈利單抗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二線及以上化療失敗的復發或轉移性NPC患者獲國家藥監局批准於中國上市。2025年1月,塔戈利單抗聯合順鉑和吉西他濱用於一線治療復發或轉移性NPC患者獲國家藥監局批准於中國上市。塔戈利單抗是全球首個獲得批准用於鼻咽癌一線治療的PD-L1單抗。此外,我們正積極探索塔戈利單抗聯合ADC資產作為早線治療的潛力,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腫瘤管線的臨床價值。1L鼻咽癌(NPC)基於塔戈利單抗聯合順鉑和吉西他濱對照安慰劑聯合順鉑和吉西他濱治療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多中心3期臨床研究,與化療相比,塔戈利單抗聯合順鉑和吉西他濱一線治療復發或轉移性鼻咽癌可獲得更優的PFS、更高的RR和更長的DR,且無論患者PD-L1表達如何,均可獲益。塔戈利單抗聯合化療組的中位PFS未達到,安慰劑聯合化療中位PFS達到7.9個月(HR=0.47,95%CI:0.33-0.66,p<0.0001),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了53%;RR為81.7%vs74.5%;中位DR為11.7vs5.8個月(HR=0.48,95%CI:0.32-0.70),比安慰劑組延長近1倍;已觀察到塔戈利單抗聯合化療總生存期的獲益趨勢(HR=0.62,95%CI:0.32-1.22),其死亡風險降低了38%。3L+鼻咽癌(NPC)基於既往接受過二線及以上系統治療失敗的復發或轉移性NPC患者中開展的開放性、多中心、2期臨床研究,中位隨訪時間為21.7個月,共有132例患者納入FAS,IRC評估的RR為26.5%,DR為12.4個月,S為16.2個月。同時,塔戈利單抗具有可控的安全性,3級免疫相關不良事件為3.9%,未觀察到3級以上免疫相關不良事件。上述相關臨床研究資料已發表在《柳葉刀》子刊TheLancetReginalHealth-WesternPacific。尚未批准用於治療其他適應症的塔戈利單抗最終不一定能夠成功開發及商業化。西妥昔單抗N01(EGFRmAb,亦稱A140)(達泰萊®)西妥昔單抗N01是一種重組抗表皮生長因數受體(EGFR)人鼠嵌合單克隆抗體,可以抑制EGFR表達的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存活。2025年2月,西妥昔單抗N01注射液用於與FLFX或FLFIRI方案聯合用於一線治療RAS基因野生型的轉移性結直腸癌獲國家藥監局批准於中國上市。根據一項大樣本國內3期臨床研究的結果,該研究對西妥昔單抗N01注射液與西妥昔單抗注射液(愛必妥)進行了頭對頭比較,西妥昔單抗N01聯合化療在RR方面具有臨床等效性(西妥昔單抗N01對比西妥昔單抗注射液(愛必妥):71.0%對比77.5%;RR比率為0.93[95%CI:0.87,0.99]),而且西妥昔單抗N01在DR和PFS方面與西妥昔單抗注射液(愛必妥)相比並無顯示出任何臨床意義或統計學顯著差異(中位PFS:10.9個月對比10.8個月,HR:1.03[95%CI:0.83,1.28];中位DR:10.2個月對比9.5個月)。至於安全性,本研究已充分證明西妥昔單抗N01聯合化療在安全性、耐受性和免疫原性方面與西妥昔單抗注射液(愛必妥)聯合化療相當。尚未批准用於治療其他適應症的西妥昔單抗N01最終不一定能夠成功開發及商業化。A400/EP0031(RET抑制劑)A400是一款下一代選擇性RET抑制劑,有望成為中國首款國產用於治療RET+實體瘤的下一代選擇性RET抑制劑。據報導,在大約2%的癌症中,RET變異是主要的致癌因素,最常見於A400旨在針對的首要兩個適應症NSCLC及MTC中。儘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兩款第一代選擇性RET抑制劑已在中國獲批用於RET+實體瘤的治療,但療效有限,部分原因是獲得性RET耐藥性突變,且出現如高血壓和血液學毒性等安全性問題,突顯出需要能夠克服耐藥性突變具有更高安全性和更好療效的新型選擇性RET抑制劑。A400採用新型專利分子結構設計,解決選擇性RET抑制劑耐藥性,同時保持靶點選擇性、療效和安全性並能夠降低生產成本和難度。透過我們的合作及許可協定,EllipsesPharma正在中國以外的全球範圍內推進其2期臨床研究。大中華區針對1L及2L+晚期RET+NSCLC的關鍵臨床研究及RET+MTC以及實體瘤的1b/2期臨床研究。我們預計將於2025年提交A400的NDA申請。與EllipsesPharma的全球合作2021年3月,我們向總部設在英國的國際腫瘤藥物開發公司EllipsesPharma授出在大中華區之外及部分亞洲國家開發、製造及商業化A400的獨家授權。2024年3月,據宣佈,A400/EP0031獲得FDA快速通道資格認定,用於治療RET融合陽性NSCLC。2024年4月,A400獲FDA批准進入2期臨床開發。A400最終不一定能夠成功開發及商業化。A296(STING激動劑)A296是一款具備差異化分子設計的新型第二代小分子STING激動劑,具有啟動「冷」腫瘤(其對現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無反應)的抗腫瘤免疫的潛力,並被定位為與我們其他免疫治療資產一起使用的聯合療法。1期試驗正穩步推進。A296最終不一定能夠成功開發及商業化。非腫瘤管線我們的非腫瘤管線覆蓋擁有大量患者群體和醫療需求的一系列疾病及病症,主要重點為免疫介導性疾病,包括中重度哮喘和血栓性疾病。SKB378(TSLP單抗)SKB378有望成為中國首批自主研發的用於治療中至重度哮喘患者的TSLP單抗之一。SKB378是一種新型重組全人源單克隆抗體,能夠強效結合TSLP配體,並通過阻斷TSLP與TSLP受體的相互作用來抑制TSLP介導的信號通路。這是一種經過充分驗證的細胞因子,在多種免疫疾病的發展及進展中起著關鍵作用,包括哮喘及CPD,其中抑制作用已在多種炎症表型中顯示出益處。SKB378已經過工程化設計,以實現延長的半衰期及效應沉默,並進行皮下注射。大中華區我們的中重度哮喘IND申請已於2022年2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且我們已完成在中國健康受試者中開展的1期臨床試驗。SKB378用於治療CPD的IND申請已於2025年1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與WindwardBi的全球合作2025年1月,據宣佈,我們及HarburBiMed與WindwardBi訂立獨家許可協定,根據該協定,我們與HarburBiMed授予WindwardBiSKB378/WIN378在全球(不包括大中華區及部分東南亞和西亞國家)的研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的獨家許可。SKB378/WIN378是本公司與HarburBiMed共同開發的項目,雙方平分全球權利。WindwardBi正在準備2期試驗。SKB378最終不一定能夠成功開發及商業化。SKB336(FXI/FXIα單抗)SKB336是一款創新的FXI/FXIa單抗,旨在作為抗凝藥物,用於預防和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栓塞性疾病是一類廣泛存在且潛在致命的疾病,其特徵是異常形成的血栓堵塞血管。目前主要的抗凝治療使患者發生嚴重和潛在危及生命的出血併發症的風險增加,因為其靶點也是正常凝血所必需的,因此需要出血風險較低的新型有效抗凝劑。已發表的臨床前期研究表明,FXI/FXIa的缺失導致血栓穩定性降低,並阻止血管閉塞,這表明靶向FXI/FXIa的治療策略有望成為一種安全且有效的方法,用於預防和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我們就預防及治療血栓栓塞性疾病的IND申請已於2021年7月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我們已在中國完成1期試驗。SKB336最終不一定能夠成功開發及商業化。除此之外,我們將持續研發創新的非腫瘤候選藥物,旨在針對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療手段的高發慢性疾病,諸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謝性疾病,提供新的解決方案。我們的技術平台我們已建立三個分別專注於ADC、大分子及小分子技術的核心平台,作為我們發現及開發創新藥物的基礎,以應對特定疾病領域(如腫瘤學、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謝疾病)的醫療需求。該等平台涵蓋不同藥物類型的整個研發過程,可協同工作以在藥物開發的關鍵階段實現交叉協同作用。–ADC平台。我們是ADC開發領域的先行者之一,積累了逾十年的ADC研發經驗。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我們是中國最早的生物製藥公司之一,也是全球為數不多的建立內部開發的ADC平台的公司之一,該平台用於支援我們在ADC的整個生命週期內的系統開發。我們的ADC平台ptiDC™由三大能力支柱支援:對生物靶點及疾病的深入了解、經過測試和驗證的ADC設計與開發專業知識以及ADC核心元件庫。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們開發了一個ADC核心元件庫,使我們具備各種能力,以設計針對不同生物靶點優化的定制ADC,以滿足各種適應症的醫療需求。我們已經磨練了ADC工藝開發、生產和質量管理方面的專業能力,我們認為這對將ADC從臨床試驗帶到臨床應用至關重要。值得注意的是,我們通過臨床前研究和臨床試驗對ADC平台進行了測試和驗證,已有數千例患者入組。利用我們多年來實施ADC設計策略的經驗和來自藥物發現、轉化醫學、工藝開發和臨床研究的資料,我們採取多管齊下的戰略推進我們的ADC平台。就腫瘤疾病而言,通過(i)開發靶向新型靶點的單克隆抗體、雙表位和雙特異性抗體ADC;(ii)將細胞毒性分子擴展至常見拓撲異構酶及微管蛋白抑制劑以外;及(iii)優化我們的偶聯技術,以實現對有效載荷(包括雙有效載荷)偶聯位置和數量的精確控制,我們正在開發ADC以替代基於化療的癌症療法。通過開發具有創新化合物結構及除細胞毒素以外的多種有效載荷的ADC衍生物(如RDC、iADC及DAC等),我們亦正在開發ADC來取代基於非化療的癌症療法。就非腫瘤疾病而言,我們正在開發攜帶非細胞毒性有效載荷的ADC,用於治療其他疾病適應症,例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大分子平台。我們成熟的大分子平台用於創建及完善前沿mAb/bsAb療法貫穿整個藥物開發生命週期-從靶生物學到臨床級生物製劑。通過整合先進技術及工作流程,包括單克隆B細胞篩選平台、新一代序列及高通量篩選和分析,該平台加速生成具有期望特性的創新抗體。憑藉人工智能驅動的表位預測、理化特性分析及精準抗體工程,我們引導抗體發現朝向具有增強治療潛力的特定表位。該方法應對與複雜目標相關的挑戰,提升成藥性,並確保最佳功能特性。抗體發現平台推動mAbs/bsAbs及ADC及新型偶聯藥物的開發,用於治療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及代謝疾病,擁有抗體發現及優化到生物加工及規模化製造的端到端抗體開發能力。–小分子平台。我們的小分子平台由整合的藥物化學及電腦輔助藥物設計(CADD)及AI驅動的輔助藥物設計(AIDD)技術(如分子對接、藥效團建模、自由能微擾(FEP)計算,吸收、分佈、代謝、排泄和毒性(ADMET)預測以及denv分子生成等)所推動。這些功能使我們能夠在早期研究中高效進行化合物優化,這有助於合理化和加速我們的臨床前藥物發現。我們也在探索最先進技術,例如PRTAC以駕馭具有挑戰性的蛋白質靶點。研發我們建立在三個技術平台上的內部研發能力使我們可靈活把控及監督研發流程,降低對CR的依賴,並使我們可保證我們藥物開發項目的質量及效率。我們的研發團隊由擁有豐富的領先生物製藥公司藥物開發項目運作經驗的行業資深人士組成。我們擁有全面的內部研發引擎,涵蓋藥物發現、轉化醫學、工藝開發及臨床研究。–藥物發現。我們的藥物發現團隊在我們開發創新藥物以解決醫療需求方面發揮著根本性作用。我們的藥物發現團隊由藥物化學家、計算化學家、蛋白質科學家、生物學家及免疫學家組成,並由具有多年跨國公司工作經驗的專家帶隊。通過推動超過十款候選藥物進入臨床開發階段,我們積累了深厚的技術知識並精簡了我們的ADC、大分子及小分子藥物發現工作流程。我們的研究平台為我們的內部研發能力提供支撐,涵蓋靶點驗證、機制研究、候選藥物設計及篩選(包括電腦輔助方法),旨在一致地設計和改造具有高臨床價值的差異化候選藥物以豐富我們的管線。–轉化醫學。我們的轉化醫學科研人員緊密合作,促進藥物發現及臨床前研究與臨床需求的對接,旨在為市場帶來差異化候選藥物。他們的跨學科研究包括從AI、藥理學、藥物代謝及藥代動力學、毒理學至生物標誌物開發的各類研究。我們的轉化醫學團隊對提升我們臨床試驗的成功率、時效及成本效益起到重要作用。–工藝開發。我們的工藝開發團隊負責為我們的ADC、抗體及小分子藥物開發高質量、可擴增且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工藝。他們在工藝優化、規模化、分析方法開發及驗證、質量標準制定以及臨床及商業化生產技術轉讓方面擁有豐富經驗。我們遵循質量源於設計的理念,科學地設計工藝性能特徵,令我們能夠一致、高質量地生產藥品。–臨床研究。我們擁有強大的臨床研究團隊,分佈於我們於北京、上海、成都及美國的四個臨床中心。我們的臨床科研人員在制定臨床開發計劃、選擇適應症及制定監管路徑方面經驗豐富。其亦擁有與國內外監管機構溝通的豐富經驗,在推進我們的臨床開發計劃邁向成功商業化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我們已將AI引入多個研發流程,以進一步提高研發效率。例如,已實現AI輔助抗體的序列預測和結合位點預測,而AIDD(AI輔助藥物設計)技術是我們小分子平台的輔助因素之一。就轉化醫學而言,通過使用商業AI數據庫,優化了創新靶點的基因通路分析和毒性機制預測,並提升了創新研發的風險控制方法。我們的許可及合作安排雖然我們主要從事內部藥物研發,但我們亦相信,開放、合作的理念對於我們全球戰略的成功至關重要。在我們從藥物發現到商業化的藥物開發計劃各個環節,我們積極尋求外部合作、許可安排和其他戰略合作,以與我們的管線和技術平台產生協同效應。下文載列我們主要許可及合作協議的概要:–與默沙東的合作。我們已與默沙東訂立許可及合作協議,以開發多款用於治療癌症的ADC資產。Sac-TMT:我們已向默沙東授予一項在大中華區以外開發、使用、製造及商業化sac-TMT的獨家、付特許權使用費、可轉授的許可。我們保留在大中華區開發和商業化sac-TMT的權利。截至本公告日期,默沙東已啟動12項正在進行的sac-TMT作為單藥療法或聯合帕博利珠單抗或其他藥物用於多種類型癌症的全球性3期臨床研究。以下研究由默沙東主辦及牽頭:§BC。–Sac-TMT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對比TPC用於既往經新輔助治療且手術後未達到pCR的TNBC患者;–Sac-TMT作為單藥療法及與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對比TPC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治療的不可切除、局部復發性或轉移性TNBC(表達PD-L1,CPS<10)受試者;–Sac-TMT作為單藥及與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對比TPC用於治療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HR+╱HER2–BC受試者(經一種或多種ET治療後);§LC。–Sac-TMT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對比帕博利珠單抗用於治療手術後接受新輔助帕博利珠單抗聯合鉑類雙藥化療後未達到pCR的可切除的NSCLC成人受試者;–Sac-TMT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對比帕博利珠單抗用於一線治療PD-L1大於或等於50%的轉移性NSCLC受試者;–Sac-TMT單藥治療對比標準化療,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治療的EGFR突變或其他基因組突變的晚期或轉移性NSCLC(在既往接受過1或2次EGFR-TKI治療後,以及於EGFRTKI治療時或之後有所進展後接受過1次鉑類治療後);–Sac-TMT對比培美曲塞及卡鉑聯合治療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EGFR-TKI治療後疾病進展的EGFR突變的晚期非鱗狀NSCLC受試者;–Sac-TMT聯合帕博利珠單抗對比帕博利珠單抗作為維持治療用於進行帕博利珠單抗聯合卡鉑和紫杉醇或白蛋白結合型紫杉醇誘導治療後轉移性鱗狀NSCLC的一線治療;§婦科癌症。–Sac-TMT單藥治療對比化療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鉑類化療及免疫治療的EC受試者;–Sac-TMT單藥治療對比TPC二線治療復發性或轉移性CC受試者;–Sac-TMT用於治療已接受2L化療的鉑類敏感復發性C受試者;及我們亦與默沙東合作開展多項sac-TMT作為單藥治療或聯合其他藥物治療多種實體瘤的全球2期籃子試驗,且該等試驗正在進行中。其他ADC資產:除sac-TMT之外,我們與默沙東還在若干ADC資產(包括SKB410/MK-3120、SKB571/MK-2750、SKB535/MK-6204等)中開展合作,不斷探索最優ADC管線組合。通過ADC管線,我們旨在藉助不同靶點覆蓋更廣泛的腫瘤適應症,針對不同靶點的ADC資產應用差異化的載荷-連接子策略,以實現更好的療效及╱或差異化的安全性,並憑藉不同策略探索ADC的聯合用藥。我們已向默沙東授予獨家全球許可,以研究、開發、製造和商業化多項ADC資產,並向其授予獨家選擇權,以獲得對若干其他ADC資產的額外獨家許可。我們保留為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研究、開發、製造和商業化若干許可和選擇ADC的權利。於2024年第三季度,我們獲默沙東告知其關於SKB571/MK-2750的獨家選擇權行使事宜。默沙東已就選擇權行使向本公司支付37.5百萬美元,且待達致特定開發及銷售里程碑後,本公司有權收取進一步里程碑付款及SKB571/MK-2750商業化後按淨銷售額計算的分級特許權使用費。本公司保留在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開發、使用、製造及商業化SKB571/MK-2750的權利。–與EllipsesPharma的合作。2021年3月,我們與EllipsesPharma訂立合作及許可協定,據此,我們授予EllipsesPharma獨家、收入分成、付特許權使用費、可轉授的許可,用於A400的開發、製造及商業化。A400被EllipsesPharma稱為EP0031。該許可涵蓋除大中華區、朝鮮、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外的所有國家和地區。2024年3月,據宣佈,A400/EP0031獲得FDA快速通道資格認定,用於治療RET融合陽性NSCLC。於2024年4月,A400獲FDA批准進入2期臨床開發。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共計在美國、歐洲及阿聯酋為A400/EP0031設立33個臨床試驗中心。–與WindwardBi的合作。2025年1月,據宣佈,我們及HarburBiMed與WindwardBi訂立獨家許可協定,根據該協定,我們與HarburBiMed授予WindwardBiSKB378/WIN378在全球(不包括大中華區及部分東南亞和西亞國家)的研究、開發、生產及商業化的獨家許可。3SKB378在HarburBiMed的產品管線中稱為HBM9378,在WindwardBi的產品管線中稱為WIN378。作為回報,我們與HarburBiMed有資格收取合計最高9.7億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以及基於SKB378/WIN378淨銷售額計算的個位數至雙位數百分比分級特許權使用費。首付款及近期付款合計4,500萬美元,包括現金對價和WindwardBi母公司的股權。根據許可協定的條款及條件,若WindwardBi近期發生控制權變更或與第三方訂立分許可協定,我們與HarburBiMed亦有資格向WindwardBi收取額外款項。WindwardBi根據許可協定向我們與HarburBiMed支付的款項將等額支付給我們與HarburBiMed。本公司已於2024年及直至本公告日期就多條合作管線自合作夥伴收到總額為147.5百萬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生產和質量管理我們相信成熟的生產及質量管理體系是我們商業化的基石,為我們提高研發能力及推進臨床開發的能力奠定基礎。我們的生產及質量管理體系支撑抗體、ADC及其主要藥物成分生產。該體系有助於保證我們臨床與商業化產品質量持續穩定可控。–生產。我們位於成都的主要生產基地是中國為數不多的符合cGMP標準的設施,其端對端能力涵蓋ADC開發的整個生命週期,從細胞培養和純化、抗體生產、有效載荷與連接子合成、ADC偶聯到製劑、灌裝和封裝。我們的ADC生產設施的年產能為50批(或140萬瓶)凍幹ADC或100批(或200萬瓶)ADC注射液。我們的抗體製劑設施的年產能達到60批(或75萬瓶)凍幹製劑或100批(或260萬瓶)注射液。–質量管理。我們擁有全面的質量管理體系,覆蓋研發、生產及商業化過程的各個關鍵階段。該體系按照中國、美國及歐洲嚴格的法規與指南建立和完善。我們密切關注目標市場不斷變化的cGMP標準和監管趨勢,並相應更新我們的內部程序,努力在患者安全和監管合規方面達到最高的國際標準。商業化我們已獲得sac-TMT(佳泰萊)及塔戈利單抗(科泰萊)及西妥昔單抗N01(達泰萊)的上市許可,並已開始其商業化。根據我們管線各後期階段項目的預期審批時間表,待進行監管溝通及取得上市批准後,我們預期於2025年在中國市場推出博度曲妥珠單抗(舒泰萊)並為A400遞交NDA。我們已經組建了一支成熟的商業化團隊,致力於籌備並實行我們戰略產品的營銷和商業化,並已在本公司內部建立部門架構,包括市場、商務與市場准入、醫學事務、銷售以及戰略及卓越運營等多個部門。我們將持續完善每種後期階段候選藥物的商業化策略,首先優先考慮在中國有醫療需求的治療領域,例如BC、NSCLC以及GI癌症等,同時通過我們多樣化的管線提供協同治療選項,以優化患者治療效果。在全球範圍內,我們將繼續採取靈活的策略,通過在全球範圍內創造協同許可及合作機會,在主要國際市場獲得商業價值。獎項及表彰於2024年4月,本公司榮獲TNACEA授予「ADC先鋒企業」稱號。於2024年9月,本公司被中國醫藥工業信息中心授予「中國醫藥新興創新力量獎」。於2024年11月,「四川省生物大分子藥物創新聯合體」正式掛牌。該聯合體由科倫藥業牽頭,聯合本公司、中國藥科大學、四川省人民醫院、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等多家創新優勢主體單位共同組建,圍繞生物大分子藥物「研發+臨床+製造+應用」,開展生物大分子領域技術攻關。

业务展望

  • 2024-12-31
  • 2024-06-30
  • 2023-12-31
  • 2023-06-30

於2025年,我們繼續深化研發創新改革。聚焦自身優勢,努力提升效率,加強對外合作,對標行業最高標準,提升科學決策能力,保持並擴大在先導項目、ADC等關鍵技術領域的領先優勢。建立產品市場導向的思維,面對未被滿足的臨床需求,我們一直有針對性地開發具有差異化優勢及國際化潛力的創新藥物。利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的應用,我們一直在加強我們在生物學╱小分子及轉化醫學方面的研究能力,以提高創新藥物研發的成功率。我們亦將加強創新藥國際合作,加快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在更高層次融入全球創新藥網絡,實現創新藥在更廣闊空間的價值。具體而言,我們擬實施以下發展策略:(i)推進針對重大醫療需求且以適應症為導向的差異化藥物管線;(ii)創新並優化有效載荷-連接子策略、新型DC設計和結構,並擴大在非腫瘤學疾病中的應用;(iii)提升端到端藥物研發能力,邁向商業化;(iv)擴展全球佈局並深化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充分挖掘我們產品管線的價值;及(v)優化運營體系,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生物製藥公司。(i)推進針對重大醫療需求且以適應症為導向的差異化藥物管線於2025年,我們的主要目標是推進超過10種臨床階段候選藥物的管線。我們計劃加快臨床階段候選藥物的臨床開發過程。我們將繼續加強我們ADC及新型DC管線的建設,推動與合作夥伴合作的項目的聯合管理,並獲得進一步的里程碑付款。在我們以適應症為導向的方法指引下,我們將繼續推進臨床階段及臨床前腫瘤學資產,靶向患病率高且存在醫療需求的癌症適應症,特別是BC、NSCLC、GI癌症和婦科腫瘤。我們將持續發展和擴展我們特色的非腫瘤藥物管線,針對疾病負擔重大且迫切需要醫療干預的適應症(包括自身免疫和代謝疾病),充分利用我們在ADC、大分子和小分子藥物技術平台方面的競爭優勢。(ii)創新並優化有效載荷-連接子策略、新型DC設計和結構,並擴大在非腫瘤學疾病中的應用我們正在開發新型DC設計,多管齊下,進一步拓展我們的OptiDC™產品組合,具體包括:進一步取代以化療為基礎的癌症療法。–開發針對新靶點和靶點組合的ADC,包括:(i)靶向單一抗原上不同非重疊結合位點的雙表位抗體,通過促進ADC的細胞攝取來提升療效;(ii)靶向同一癌細胞共表達的兩種不同抗原的bsAb,以提高對癌細胞的結合特異性並減少非腫瘤毒性;及(iii)腫瘤相關免疫腫瘤雙特異性抗體(TAA-IObsAbs),通過同時靶向腫瘤細胞上的TAA和免疫檢查點(IO)抗原,以增強抗腫瘤效果。–將有效載荷擴展至常見細胞毒性分子之外。除具有優化藥物特性的新型拓撲異構酶及微管蛋白抑制劑外,我們還研製了DNA損傷試劑和其他新型細胞毒性分子及其組合(雙有效載荷ADC),以解決當前基於ADC的療法的耐藥性和治療指數不足的問題。–優化我們的偶聯技術,以實現對有效載荷(包括雙有效載荷)偶聯位置和數量的精確控制。為了配合構建具備適宜藥物載量及類型及結合位點的ADC需求,我們研發了位點特異性偶聯技術,能夠精確控制DAR值。這一技術通過既實用又經濟的CMC工藝得以實現,無須進行繁瑣的抗體工程改造或修飾。擴展至非基於化療的癌症療法。–開發具有除細胞毒素機制以外的多種作用機制的新型DC,例如(i)RDC,能夠將放射性同位素運送至癌細胞並成為一項有前景的策略,以克服傳統細胞毒素型ADC所帶來的耐藥問題;(ii)iADC,攜帶免疫調節劑,能夠刺激先天及適應性免疫反應,提供穩健及長期的抗腫瘤作用;及(iii)DAC,攜帶通過誘導腫瘤細胞中的特定蛋白質降解從而提供安全性高於細胞毒素的靶向蛋白質降解劑。癌症以外的探索。–除了用於治療癌症的ADC,我們還在研發配備多種新型非細胞毒性有效載荷的ADC,用於治療非腫瘤性疾病,比如攜帶GR調節劑有效載荷的ADC,旨在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iii)提升端到端藥物研發能力,邁向商業化研發。除拓展藥物組合外,我們亦致力於優化研發平台和開發新型技術以支援下一代藥物的研發。我們繼續通過引進來自世界各地的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來增強我們的研發能力。此外,我們正在密切關注AI支持的藥物發現,並計劃繼續將AI引入多項研發過程中,以進一步提高研發效率,包括新靶點驗證、藥物發現、合成路線生成、藥物特性預測和適應症選擇等。生產和質量管理。我們將持續擴展我們的cGMP生產設施,以支撐商業化需求。展望未來,我們將通過擴大內部產能或通過與業內知名合約製造商合作,不斷增強我們的生產能力。同時,我們致力對標製藥跨國公司採用的最高國際標準,升級和完善我們的綜合質量管理體系,以確保患者安全及監管合規。商業化。我們已獲得sac-TMT(佳泰萊)的上市許可,而我們的塔戈利單抗(科泰萊)及西妥昔單抗N01(達泰萊)已開始進行商業化。基於管線中各後期階段項目預期的審批時間表(取決於監管溝通及上市批准),我們預期於2025年在中國市場推出核心產品博度曲妥珠單抗(舒泰萊)並就A400遞交NDA。我們已經組建了一支成熟的商業化團隊,致力於籌備並實行我們戰略產品的營銷和商業化,並已在本公司內部建立部門架構,包括市場、商務與市場准入、醫學事務、銷售以及戰略及卓越運營等多個部門。我們將持續完善每種後期階段候選藥物的商業化策略,首先優先考慮在中國有醫療需求的治療領域,例如BC、NSCLC以及GI癌症等,同時通過我們多樣化的管線提供協同治療選項,以優化患者治療效果。在全球範圍內,我們將繼續採取靈活的策略,通過在全球範圍內創造協同許可及合作機會,在主要國際市場獲得商業價值。(iv)擴展全球佈局並深化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以充分挖掘我們產品管線的價值在我們現有許可及合作協議取得成功的基礎上,我們在全球範圍內積極探索新的合作機會。我們採取雙管齊下的業務發展模式,同時推動短期和長期增長;對於臨床階段資產,我們著重推進與跨國公司及國內頭部企業合作加快研發進度並實現管線商業價值的最大化;對於初期階段資產及藥物發現,我們尋求聯合開發機會以探索新的治療領域及前沿療法及強化我們的技術平台。同時,我們正在密切關注全球機會以授權引進可與我們的管線及技術平台形成戰略協同效應的新候選藥物及創新技術。我們在逐一評估機會時將考慮是否保留我們資產的大中華區商業權利或悉數對外許可。我們亦致力於加強與國內外關鍵意見領袖、頂級醫院及學術機構的合作,以確保我們能夠及時接觸前沿研究和支持我們的現有及未來管線。(v)優化運營體系,打造成為全球領先的生物製藥公司我們正在持續審查及優化內部程序,尤其是研發管理流程,以提高運營效率及支援我們成長為一家全方位發展的生物製藥公司。我們亦計劃吸引及招聘優秀的科學、營銷和管理人員加入我們的人才庫,以在快速發展的行業中保持我們的競爭力。同時,我們正在積極尋找機會擴大全球佈局及提高國際品牌知名度。隨著我們業務的不斷發展,我們將堅守使命,著力解決國內外的巨大醫療需求,為所有患者帶來世界一流的治療及更健康、更幸福的生活。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终端发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终端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终端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终端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