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 | | 焦点 | | | 股票 | | | 新股 | | | 期指 | | | 期权 | | | 行情 | | | 数据 | | | 全球 | | | 美股 | | | 港股 | | | 期货 | | | 外汇 | | | 黄金 | | | 银行 | | | 基金 | | | 理财 | | | 保险 | | | 债券 | | | 视频 | | | 股吧 | | | 基金吧 | | | 博客 | | | 搜索 |
全球财经快讯 | 数据中心 | 手机站 | 客户端 | Choice数据 | 手机买基金 牛市赚不停> |
最近访问: |
NEW2025一季报已披露,一图看懂最新财报数据,点击查看>>
指标名称 | 最新数据 | 指标名称 | 最新数据 | 指标名称 | 最新数据 |
---|---|---|---|---|---|
基本每股收益(元)* | 0.0559 | 每股净资产(元)* | 9.9221 | 每股经营现金流(元) | 0.5823 |
扣非每股收益(元) | -- | 每股公积金(元) | 7.5811 | 市盈率动(倍) | 63.90 |
稀释每股收益(元) | 0.0644 | 每股未分配利润(元) | 1.3455 | 市盈率TTM(倍) | 59.99 |
总股本(万股) | 78,224.90 | 流通股本(万股) | 68,748.96 | 市盈率静(倍) | 71.26 |
总市值(元) | -- | 流通市值(元) | -- | 市净率(倍)* | 1.44 |
指标名称 | 最新数据 | 上年同期 | 指标名称 | 最新数据 | 上年同期 | 指标名称 | 最新数据 | 上年同期 |
---|---|---|---|---|---|---|---|---|
加权净资产收益率(%) | 0.64 | 0.24 | 毛利率(%) | 15.95 | 14.69 | 资产负债率(%) | 39.08 | 52.66 |
营业总收入(元) | 17.58亿 | 20.02亿 | 营业总收入滚动环比增长(%) | -3.14 | 5.65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 | -12.17 | 25.94 |
归属净利润(元) | 4373万 | 1425万 | 归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 18.80 | 181.85 | 归属净利润同比增长(%) | 206.86 | 139.08 |
扣非净利润(元) | 3577万 | 975.7万 | 扣非净利润滚动环比增长(%) | 21.54 | 97.40 | 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 | 266.60 | 124.02 |
2025-05-22 | 分红送转 | [查看公告]2024年度分配10派1.80元(含税),股权登记日2025-05-22,除权除息日2025-05-23 查看详情> |
2025-05-15 | 融资融券 | 融资余额9.569亿,融资净买入额-875.1万 同类事件 |
2025-05-07 | 投资互动 | 新增12条投资者互动内容。 |
2025-04-28 | 机构调研 | 于2025-04-25接待调研,参与对象:投资者网上提问,参与方式:业绩说明会 同类事件 |
2025-04-23 | 一季报披露 | [查看公告]2025年一季报归属净利润4373万元,同比增长206.86%,基本每股收益0.0644元 |
加载中...
2025-05-17
2025-05-14
2025-05-14
2025-04-30
2025-04-28
经营范围
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色釉料及原辅料、陶瓷添加剂、陶瓷机电产品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及有关技术服务;锂电池材料、钴、镍、锰、铜、锡、钨、钼、铅、锌金属化合物及其制品的生产、研发、销售、仓储;经营自有产品和技术的进出口业务(国家禁止和限制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前置审批的项目除外)。主营业务
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公司聚焦新材料业务,专注材料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近年来,公司全力拓展新能源赛道,从单一陶瓷材料业务发展形成“碳材料+锂电材料+陶瓷材料”的新格局。在保持陶瓷材料业务领先地位的同时,碳材料业务和锂电材料业务逐渐成为公司核心战略业务。行业背景
锂电池行业、碳材料行业、三元锂电正极行业、陶瓷材料行业1.2022 年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占比全球锂电池出货总量比例为 74.5%,其次为储能电池,占比 16.3%,动力电池仍为全球锂电池市场核心带动领域。国内出货结构同样如此,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 480GWh,同比增长超 1 倍;储能电池出货量 130GWh,同比增长 1.7 倍。根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预测,2025 年动力电池出货将超 1700GWh,动力电池市场占比仍超 70%,为锂电池市场增长的第一驱动力。2.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2 年,动力电池领域导电剂市场仍以炭黑为主导,市场占比约 65%,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市场占比 24%,随着终端车企客户对动力锂电池性能要求的提升,碳纳米管的渗透率也将逐步提升,预计到 2025 年,碳纳米管导电浆料在动力电池领域占比将达 58%。未来随着碳纳米管导电浆料的应用成本逐渐降低,其在储能电池领域会提高碳纳米管和炭黑复配比例,从而实现碳纳米管渗透率的提升,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 GGII 预计到 2025 年碳纳米管导电剂在储能的占比将达 35%。3.随着全球三元锂电池电池出货量的增速发展,加之部分动力工具、消费电子领域三元锂电池的逐步替代,全球三元前驱体出货量加速发展。据 Frost & Sulliva 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国内三元前驱体总产量为86.07 万吨,同比增长 38.7%;全球范围内三元前驱体总产量为 100.62 万吨,同比增长 34.6%,预计到 2025年,出货量有望达到 224 万吨,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 2400 亿。陶瓷行业在城镇化浪潮结束后进入了平稳发展的阶段。《2022 我国陶瓷卫浴行业市场大数据报告》显示,受房地产竣工数据的影响,2022 年 1-12 月,全国陶瓷砖实际产量同比去年降低 15.21%,叠加近年来环保政策的严监管,小企业陆续被淘汰出局或沦为优秀头部企业的代工厂,行业参与者数量逐步减少。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数据,预计 2023 年全国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数量为 1012 家,较 2022 年减少 36 家,同比下降 3.4%,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清晰的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公司坚持牢牢把握新能源的快速发展趋势,以锂电池材料产业链为主赛道,以现有核心技术为依托,推动公司业务从传统的陶瓷材料向新材料研发生产一体化平台方向转型升级。三元前驱体方面,面对国内激烈的竞争环境,同时采取差异化的市场销售策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成功打入国际大客户的供应链,有望以此为契机不断提升海外市场的市占率。碳材料方面,加快石墨烯、碳纳米管导电剂经营规模化和产业化,扩大行业领先优势。加快推进硅碳负极材料一体化基地的建设投产,力争成为锂电池材料的综合提供商。公司持续推进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加强与产业链生态伙伴的深度合作,快速在新能源电池市场抢滩卡位。除了清晰的战略定位以外,前瞻性的上下游产业布局同样重要。碳纳米管方面公司建立了从催化剂到粉体到浆料的一体化布局,并继续扩张粉体产能,2023 年将实现粉体 100%自供,有利于公司控制浆料成本,提升竞争力;在锂电材料三元前驱体业务方面,公司早在 2018 年开始就布局上游钴资源,建立一套包括上游原材料采购、湿法冶炼、中游钴镍盐及下游三元前驱体的生产和销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有利于公司有效控制三元材料的成本,不断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优势。历史题材(以下为上市公司历史信息,请谨慎参考)
展开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
加载中...